鼠解_《研经言》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即鼠 之倒言也。凡取两字相切成义者,可顺可倒,如丁东东丁、历六陆离之类甚多。鼠 之为 串、流注,断无疑已。又此病初起曰瘰 ,从其外命之;已成曰鼠 ,从其内命之。经称寒热瘰 及寒热鼠 ,别之以此。因知赤脉贯瞳,当是已成之 串诊法,非初起之瘰 ...

http://qihuangzhishu.com/769/100.htm

问诊三焦包络_《医旨绪余》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腰股膝胫足中事也。”按此,附上,谓关也;上附上,谓寸也。寸关皆有左右手分诊,而尺独不分左右者,则两尺皆以肾为诊也明矣。《内经》诊法部位,前后上下如此,皆法象天地,配合阴阳,诚万古不可少易者。越人阐明《内经》之旨,取寸关尺以诊一身脏腑上下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yizhixuyu/742-5-9.html

诊法(四)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此必别有他术。以推测而幸中。借此以神其说耳。若尽于脉见之。断断无是理也。此俱为得矣。其命名之义。取之乎所谓质之始也。魏时亨王文洁以为张太素者精此术。而后世称之。殆未可信。盖太素脉之术。虽无裨于治法。以其托言于医流别编为一卷。附于诊法之后。...

http://qihuangzhishu.com/485/41.htm

脉诊的部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何处脉象有变化,便可提示相应部位、经络、脏腑发生病变的可能,而不是用一处或几处脉象来测知全身情况。 三部诊法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中常用寸口、趺阳、太谿三部诊法。其中以寸口脉候脏腑病变,趺阳脉候胃气,太溪脉候肾气。现在这种方法多在寸口无...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3.html

素问的学术体系_【黄帝内经】

...《素问》《素问》共24卷,81篇,所内容十分丰富,包括阴阳五行、脏象气血、腧穴针道、病因病机、诊法病证、治则治法、医德养生、运气学说等,较为详尽地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的有关内容,突出了古代的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体内外统一的...

http://wenxue360.com/huangdineijing/archives/204.html

《外科启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4/1808.htm

《外科启玄》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外科著作。十二卷。明·申斗垣撰。刊于1604年。卷一-三总论疮疡的病候、诊法及治则,共72;卷四-九分论外科约200种疾病的证治,并绘有图形;卷十附入《痘科珍宝》一卷。卷十一-十二为治疗方剂。现存初刻本等四种明刻本。1949年后有影印本...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219.htm

舌诊与脉诊发展的时间差别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内经》有关脉诊的内容非常丰富,无论是对诊脉的方法、脉名、正常脉、病脉以及死脉的认识,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如诊脉方法有“三部九候法”、“人迎脉口诊法”、“尺寸诊法”、“寸口诊法”等等。 舌诊与脉诊虽然最早都见于《内经》但从内容和重视的程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5.html

诊断概要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眼科的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所说:“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

http://qihuangzhishu.com/82/19.htm

诊断概要_《中医眼科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科的诊断,是从整体观念出发,对眼病进行诊察与判断的方法。诊察与判断是理论联系实际诊断眼病的两个重要环节。正如《审视瑶函·弃邪归正》所说:“夫有诸中然后形诸外,病既发者,必有形色部位之可验,始知何脏何腑,某经某络,所患虚实轻重,然后对症...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kexue/82-5-0.html

共找到73,9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