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证名。又名病后瘖。大病之后,突然嘶哑。《小儿药证直诀》:“病吐泻及大病后,虽有声而不能言,又能咽药,此非失音,为肾怯不能上接于阳故也,当补肾,地黄丸主之。”...
...是以芒硝为臣.大黄味苦寒.将军也.荡涤邪寇.除去不平.将军之功也.陷胸涤热.是以大黄为使.利药之中.此为峻剂.伤寒错恶.结胸为甚.非此汤则不能通利之.剂大而数少.取其迅疾.分解结邪.此奇方之制也.黄帝针经曰.结虽大.犹可解也.在伤寒之结.又...
...(半升) 栝蒌(大者一枚) 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纳诸药,煮小陷胸汤泄痰热,黄连半夏及栝蒌。(程应旄《伤寒论后条辨》曰∶“黄连涤热,半夏导饮,栝蒌润燥,合之以开结气。亦名曰‘陷胸’者,攻虽不峻,而一皆直泄胸中之实,则邪亦痛在心下(...
...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矣。又∶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诒按∶热论谓人受寒邪,其为病必化热。但随时而发者为伤寒,其病自外而入内;久伏而发者为温病,其病自内而达外。此论除篇末伤寒成温一节...
...声音不扬,甚至嘶哑不能出声,称为失音,古代又称“痦”“暴痦”“音痦”“久痦”“声哑”“音哑”。引起失音的常见原因,属于实证的,有风寒与痰热之分,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性喉炎所致,称为“暴痦”,多半由于感染了细菌、病毒而致使喉部黏膜和声带充血...
...失音患者,要根据病情,选择下列宜食物品。 梨子 性凉,味甘多汁,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的作用,对痰热失音者尤宜,肺燥阴伤者失音亦宜。《菊花、西洋参、西瓜、香蕉等。 ...
...(《灵枢·岁露篇》。此与前章疟论辞义多重,似不必入,然其中亦稍有异同,故并存之,以资印证。附∶疟疾治法)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言夏日伤暑,秋病疟,疟之发以时,其故何也?(凡本篇义与前章同者,皆不重释。)岐伯对曰∶邪客于风府,病循膂而下,卫气一...
...疹毒声哑肺热壅,元参升麻大有功,已发加减凉膈散,没后儿茶音即清。【注】失音者,乃热毒闭塞肺窍而然也。疹初失音者,元参升麻汤主之;疹已发而失音者,加减凉膈散主之;疹没后声 者,儿茶散主之。元参升麻汤(方见喉痛)加减凉膈散薄荷叶 生栀子 元参...
...动则病嗌痛颔肿,(本经之脉循咽下膈,其支者循颈上颊,故为是病。《至真要大论》列此于太阳在泉之下,以寒淫所胜而病及火府也。颔,何敢切。)不可以顾,肩似拔, 似折。(手太阳脉循 外后廉绕肩胛,交肩上,故肩 之痛如拔如折。)是主液所生病者,(小肠...
...芥子酒熨方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来源】《圣济总录》 【配方】白芥子(研碎)五合。 【制法】上一味,用酒煮令半熟,带热包裹。 【主治】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 【用法】熨项颈周遭,冷则易之。 说明:《普济方》同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