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元图_《此事知》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六十八曰.元证脉.复生五象.在表间象以应望闻.(及肝胆各五法)并见前图.人元法例(前图已载七象七法见前人元例后)并见前图....

http://qihuangzhishu.com/859/91.htm

涩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涩"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涩的解释

...(形声。从水,歰声。声符(歰 sè)为本字,象四只脚两两相抵,表示不滑,是会意字。本义:不滑溜) 同本义 [unsmooth] 濇,不滑也。——《说文》 短而濇。——《素问·至真要大》 濇,文歰,今作澀,不滑也。——《一切经音义》 始余...

http://hanwen360.com/x/6DA9.html

气血脉说_《医林改错》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薄形细,长在卫总管之前,与卫总管相连,散布头面口肢,近皮肉长,即周身血管。气在气府,有出有入,出入者,呼吸也。目视耳听,头转身摇,掌握足步,灵机使气之动转也;血自血府入荣总管,由荣总管灌入周身血管,渗于管外,长肌肉也。气管近筋骨生,内藏见...

http://qihuangzhishu.com/163/12.htm

后序_《此事知》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所以拯斯人之疾.而人之死生系焉.岐黄既远.求能推诸五运七气.而察阴阳升降之候.定脏腑虚实之所因.经络上下之所属.而能起死回生者鲜矣.噫.克绍明之者.其惟东垣先生乎.先生是书.乃言外不传之秘.诚为人所知.然方剂虽载其妙理.有不可得而明言...

http://qihuangzhishu.com/859/100.htm

杂症大小参凡例_《冯氏锦囊秘录》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犯标症者,列之于前;次以大人之多犯本症者之于后。且得天地生长之义,顺而不逆,类治法泻补之方,循而有常,按门独,已得虚实之妙,参共究,尤深变化之机。一、考古哲幼科证,理甚浅而言多略,则何以明病源?故业幼科者,凡治伤食、伤风,易能凑效。...

http://zhongyibaodian.com/fengshijinnangmilu/342-6-0.html

的详细解释_新华字典""字的意思_汉语字典的解释

...诸侯。——《周礼·秋官·司仪》 离则复合,则复离。——《吕氏春秋·大乐》 齐桓公诸侯。——《吕氏春秋·精谕》 公子即符。——《史记·魏公子列传》 晋鄙符。 合江夏战士。——《资治通鉴》 五万兵。 卒与尸。——明· 张溥《五人墓...

http://hanwen360.com/x/5408.html

风虚劳冷候_《诸病源候论》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风虚劳冷者,是人体虚劳,而受于冷也。夫人将摄顺理,则血气调和,风寒暑湿,不能为害。若劳伤血气,便致虚损,则风冷乘虚而干之,或客于经络,或入于腹内。其经络得风冷,则气血冷涩,不能自温于肌肤也。腹内得风冷,则脾胃弱,不消饮食也。随其所伤而变成...

http://qihuangzhishu.com/623/1310.htm

太阳阳明病证_《伤寒九十》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有豪子病伤寒.脉浮而长.喘而胸满.身热头疼.腰脊强.鼻干.不得眠.予曰.太阳阳明病证.仲景法中有三证.下利者葛根汤.不下利呕逆者加半夏.喘而胸满者麻黄汤也.治以麻黄汤.得汗而解.曰.或问传入之次第.自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何哉.说者...

http://zhongyibaodian.com/shanghanjiushilun5720/306-85-0.html

背痈_《青囊秘诀》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痈疽至脓血已净,则阴必大虚。若止补其阳,则阳旺阴虚,阴不能交于阳矣。虽阳有济阴之心,而阴无济阳之力,所以愈补阳而阴愈虚,则疮口矣。治之法,必须大补其阴,使阴精盛满,自然能灌注于疮口之中,不用生肌外敷之药,而疮口之肉则内生矣。方用生肤散∶...

http://zhongyibaodian.com/qingnangmijue/323-3-1.html

《知医必辨》_中医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李冠仙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自序 再自序 诸书之得失以示初学之从违(四条) 读医书之 诊病须知四诊 《景岳全书》 金匮肾气汤 倪涵初先生疟痢三方 附录 王子圣大归芍汤 张洁古芍药汤 附噤口痢 ...

http://qihuangzhishu.com/305/index.htm

共找到156,86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