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吐泻并作。先吐而后泻者,是中焦之气不和,不能消纳,必面赤唇红,烦渴溲短,厥脉洪数,乃受热之征也。先泻而后吐者,或饮食乍加,夜睡肚冷,或寒湿伤脾,脾伤胃弱而成,必面白神倦,不热不渴,厥脉沉濡,是虚寒之可征矣。...
...《吉氏家传》方同。)《小儿形证论》四十八候 奶歌一同,后云∶此候是惊奶冲胃气,或交奶冲脾,或者气奶,或者病奶,致吐出远闻腥气,与 丸(方见一切痫门中)。气细脉沉与调胃散(方见积热门中)。《葛氏肘后》小儿 哺吐下方。甘草(炙) 人参 当归 ...
...之下,金乘而风平。火热成其燥金,自然金家之疾;阴精承其君火,自然火家之候。所谓亢而为害,承而乃制者,如斯而已。且尝考之《六元正纪大论》云∶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火化以生,则火生也。阳在上,故终为蒸溽。)是水化以承相火之意。太阳所至为寒雪...
...仲景曰.大法春宜吐.又曰.凡用吐汤.中病则止.不必尽剂也.又曰.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当吐之.(一云.此以内有久痰.当吐之.)常氏云.可瓜蒂散.又曰.病胸上诸实.(一云作寒)胸中...
...盘肠最类虫痛,但额上有汗,腰曲干啼;虫痛又必呕吐清沫,痛有去来,随啼干哭,鼻头唇口皆乌。盘肠内,多因胎受寒冷,故令儿夜啼。盖阴盛于夜,阴极发躁,寒极作痛,故啼耳。钩藤饮治天 。钩藤 人参 犀角(各五分) 炙甘草(二分) 全蝎(去毒,焙,二分...
...作者:江涵暾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钟序 自序 例论 卷一 诊脉歌 望舌色 望闻问切论 表里虚实寒热辨 内伤外感杂治说 伤寒论治 虚劳论治 疫痢疟肿论治 附列诸方 卷二\脏腑证治 心部(手少阴属脏) 肝部(足厥阴属脏)...
...作者:江涵暾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钟序 自序 例论 卷一 诊脉歌 望舌色 望闻问切论 表里虚实寒热辨 内伤外感杂治说 伤寒论治 虚劳论治 疫痢疟肿论治 附列诸方 卷二\脏腑证治 心部(手少阴属脏) 肝部(足厥阴属脏)...
...味咸、甘,平、微温,有小毒。主心痛,温中,去长虫白癣(音藓)蛲(音饶)虫,蛇螫毒,症瘕诸虫,疽蜗,去蛔虫、寸白,恶疮。一名 卢。生东海池泽及渤海章武。八月采,阴干。(得酒良,畏鸡子。)陶隐居云∶北来,此亦无有。形状似菌,云鹳屎所化生,一名...
...));淳佑九年(1249)又创“慈幼局”,收养道路遗弃的初生婴儿。这些措施对保护儿童是有积极意义的。(一)儿科著作空前丰富:这一时期的儿科著作相当丰富,主要有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1093);钱乙《小儿药证宜诀》(1119);阎季忠《阎氏...
...论曰霍乱吐利者,以三焦气不升降,而清浊相干于肠胃间,若先心痛则吐,先腹痛则利,心腹并痛,则吐利俱发,治此者,当以中焦为本,中焦既和,则清浊自分,而吐利止矣。治霍乱吐利不止。藿香汤方藿香(去梗半两) 白芷 缩砂(去皮各一两) 丁香(一分)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