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气、化气)和法和肝(滋阴疏肝)和解少阳和胃理气和血熄风化湿化痰化饮解表缓下火逆火郁发之急下存阴(急下存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急者缓之坚阴坚者削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鹹寒增液健脾(补脾、益脾)健脾疏肝(培土抑木)降逆下气(顺气)降气(下气)...
...荆防败毒散 【出处】《摄生众妙方》 【分类】解表剂-扶正解表 【组成】羌活(4.5克)甘草(1.5克) 【功效】发汗解表,消疮止痛。 【主治】疮肿初起。红肿疼痛,恶寒发热,无汗不渴,舌苔薄白,脉浮数。 【用法】用水一盅半,煎至八分,温服。...
...由温化水饮药与辛温解表药组成,治疗表有风寒,内有水饮之症,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喘息、痰多而稀、舌苔滑润、口不渴、脉浮紧。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芍药、细辛、干薑、甘草、薑半夏、五味子)。 ...
...由养血药与解表药组成,治疗阴血亏虚(病后血虚或失血后血虚)的感冒,出现头痛、身热、微恶寒、无汗等症,用葱白七味饮(葱白连根、豆豉、葛根、生薑、生麦冬、干地黄、甘澜水)。 ...
...由助阳药与解表药组成,治疗阳气虚的外感症,出现头痛、恶寒重、发热轻、无汗、手足不温、喜盖衣被、精神衰倦、嗜睡、面色苍白、说话的声音低微、脉沉无力、舌苔淡白等症。用再造散(黄茂、党参、桂枝、甘草、熟附子、细辛、羌活、防风、川芎、煨生薑、芍药...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远,在这里是避忌的意思。风寒在表,非辛温药不能散,所以发表药不避忌温热药(参见“辛温解表”条)。但风热在表也有用辛温药的,不过配伍不同,如外感风热,肺气壅寒,咳嗽气急,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辛温,石膏甘辛寒,合用而...
...语出《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远,在这里是避忌的意思。风寒在表,非辛温药不能散,所以发表药不避忌温热药(参见“辛温解表”条)。但风热在表也有用辛温药的,不过配伍不同,如外感风热,肺气壅寒,咳嗽气急,用麻杏石甘汤,麻黄辛温,石膏甘辛寒,合用而...
...解表,或表里同治 一般情况下,外感病初犯太阳,然后由表入里传变。若太阳病外证未解,而兼有里热之阳明病,称为太阳阳明合病(并病)。太阳阳明合病之初,若太阳表证明显而阳明里实不甚时,必先解表,表解乃可攻里。《桂枝新加汤温中扶津解表。 表里同病...
...【出处】《金匮要略》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麻黄(6克)杏仁(6克)薏苡仁(12克)甘草炙(3克)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除湿。 【主治】风湿在表,湿郁化热证。一身尽疼,发热,日哺所剧者。 【用法】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匕(12...
...【出处】《重订通俗伤寒论》 【分类】解表剂-辛温解表 【组成】制香附(4.5-6克)新会皮(4.5-6克)鲜葱白(3枚)紫苏(4.5-9克)清炙草(2-2.5克)淡香豉(9-12克) 【功效】发汗解表,调气安胎。 【主治】妊娠伤寒。...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