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策·势》苏洵_文言文_【文学360】

...《几策·势》苏洵 治天下者定所尚,所尚一定,至于万千年而不变,使民之耳目纯于一,而子孙有所守,易以为治。故三代圣人其后世远者至七八百年。夫岂惟其民之不忘其功以至于是,益其子孙得其祖宗之法而为据依,可以永久。夏之尚忠,商之尚质,周之尚文,...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6355.html

脉_《医医小草》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浮沉以表里之虚实,迟数以脏腑之寒热,大小以邪气之进退,长短以正气之浓薄,滑涩以血气之盛衰,左右以生克之顺逆,合望闻问思过半矣。此所云者,聊举一隅,是在善悟者,触类旁通可耳。...

http://zhongyibaodian.com/yiyixiaocao5419/252-22-0.html

苗窍_诊断术语解释_【中医宝典】

...苗窍为望诊内容之一。 【苗窍】 望诊内容之一。苗窍,即表露迹象的孔窍。按照脏象学说:心的苗窍为舌,肺的苗窍为鼻,肝的苗窍为目,脾的苗窍为口唇,肾的苗窍为耳。因此,审察这些苗窍的异常变化有助于了解内脏的病变。例如:心火炽盛则舌绛;肺气将...

http://zhongyibaodian.com/shuyu/a17999.html

音论_《幼科推拿秘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凡小儿声音.大而响亮者.乃五脏六腑充盈.儿必易长成人.如生来不曾大声啼哭.此必有一脏阴窍未通.神气未足.或声如啾唧咿唔之状.儿必不寿.故望之后.又必闻辨之.诗云.要知儿生与死.总观面色并音.唇青耳黑儿难救.哭声不响赴阴君....

http://qihuangzhishu.com/872/20.htm

《伤寒百证》_中医伤寒书籍_【岐黄之术】

...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 第十七证 三阳合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

http://qihuangzhishu.com/862/index.htm

_《小儿推拿广意》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囟门八字非常.惊透三关命不长.初关乍入惊微.次节相侵亦可防.筋赤热兮因食隔.筋青端被水风伤.筋黑却因风水冷.紫筋兼被有阴阳.寒热相均兼赤白.红筋定是热宜凉.重病不宜筋见白.筋白寒深可救忙.筋连大指阴寒症.筋若生花定不祥.筋带悬针主吐泻...

http://zhongyibaodian.com/xiaoertuinaguangyi/833-5-14.html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_中医儿科书籍_【岐黄之术】

...伤风 浮肿 口疮 疥疮 染症 五脏外症 五软病症 卷三 水镜诀 指掌形图 入门候歌三百 辨虎口指脉纹诀 年寿论歌 鼻准论 正口论 承浆、两眉论 两眼论 风池、气池、两颐论 两太阳论 两脸论 两颐、金匮、风门论 观形察色总论 ...

http://qihuangzhishu.com/787/index.htm

《万氏秘传片玉心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伤风 浮肿 口疮 疥疮 染症 五脏外症 五软病症 卷三 水镜诀 指掌形图 入门候歌三百 辨虎口指脉纹诀 年寿论歌 鼻准论 正口论 承浆、两眉论 两眼论 风池、气池、两颐论 两太阳论 两脸论 两颐、金匮、风门论 观形察色总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wanshimichuanpianyuxinshu/index.html

生死脉法_《察指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盛者气极也.必死.热病汗后.脉静者当便瘥.喘热脉乱者死.热病脉躁盛.得汗者生.不得汗者阳极也.十死不治.热病已得汗.常大热不去者死.(脉必盛也)热病已得汗.热未去.脉微躁者.切不得针灸.热病发热甚者.其脉阴阳皆竭.切勿针灸.汗不出者必死.水...

http://zhongyibaodian.com/chabingzhinan5578/270-7-1.html

行针次第手法_《刺灸心法要诀》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小力雄,以右手持针于穴上,势若握虎,不敢放松,着力旋插,直至应止之处,吸气三口,然后提针,徐徐而用。凡机关三才奥理,欲识于心而行于针者,须将此再三推穷可也。三、温针温针之理最为良,口内温和穴方,毋令冷热相争搏,荣卫宣通始安祥。〖注〗凡下针...

http://qihuangzhishu.com/772/5.htm

共找到172,83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