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处方(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中药...
...小儿口疮 (一) 【辨证】心脾积热。 【治法】清泄心脾积热。 【方名】清热泄脾散。 【组成】黄连6克,山栀9克,黄芩6克,石膏12克,生地12克,茯苓10克,灯芯草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中医儿科学》。 (...
...《旧德堂医案》提要 《旧德堂医案》序 自叙 小叙 《旧德堂医案》正文 ...
...在浩如烟海的祖国医学文献资料中,有着大量的医案。所谓医案,实际上就是中医治病的原始记录。在医案内,不仅确切记有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地址、发病时间、疾病症状,还如实地反映了医生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的情况,病人服药后的一系列变化、转归...
...木舌心脾积热成,肿胀木硬证多凶,外用川硝敷舌上,内服泻心导赤灵。【注】木舌一证,皆因心脾积热而成,盖脾之脉络在舌下,又舌为心苗,遇火上冲,令儿舌肿满木硬,不能转动,故名木舌。外用川硝散敷舌上,内服泻心导赤汤。若不急治,必至难救。川硝散朴硝...
...中医治病时对有关症状、处方、用药等的记录,多用做书名,如清代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近人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等 medical case...
...口糜病机分虚实两类。实证病机,成人多因膀胱湿热熏口所致,小儿多属心脾积热灼口。虚证病机以阴虚口齿失养为多,主要见于成人。 1.膀胱湿热,上泛龈口 多因外感湿热,蕴结膀胱,或饮食不节,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湿热积聚,循经熏蒸于口而为病。《医方...
...[选自罗和古,曾令真,朱秋俊,等.儿科医案·徐迪三医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4:32]...
...病证名。因肠胃积热,热迫络损导致的大便下血。与热毒下血相类。见《丹溪心法附卷》卷十一。治宜清热凉血。《杂病源流犀烛·诸血源流》:“有肠胃积热,及因酒毒下血,腹痛作渴,脉弦数者,宜黄连丸,酒蒸黄连丸。”有实热积于内而便血者,治宜泻热通便,并...
...岐天师曰∶人舌缩入喉咙,不能语言者,乃寒气结于胸腹之故。(《秘录》)澄曰∶舌乃心苗,气虚与心脾积热,俱能令人舌短,不仅寒凝胸腹,当详辨之。舌缩不出门主方神方 治舌忽缩入喉咙,不能言语,乃寒气结于胸腹。人参(三钱) 白术(五钱) 肉桂 干姜...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