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酷热,患生湿温,经医久治不愈,渐至谵语神糊。余诊其热度颇高,自汗不已,胸闷心烦,舌苔腻而灰黄,小便黄赤,大便转燥。疹痦隐于皮下,而不能外达。余以大黄黄连泻心汤合三仁汤与之。一剂而便通热减,疹痦外透。再剂则痦密如珠,疹则疏少。终以竹叶...
...目录 《中国药典》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中国药典》:癣湿药水(鹅掌风药水)【处方】土荆皮250g 蛇床子125g 大风子仁125g 百部125g 防风50g 当归100g 风仙透骨草125g 侧柏叶100g ...
...方剂学名词。十剂之一。具有开郁除塞作用的方剂。主要由宣开散郁药物组成。如气郁用香附、枳实、桔梗开之;火郁用山栀、青黛散之;湿郁用苍术、厚朴升之,甚则用风药胜之;痰郁用南星、橘皮化之,甚则瓜蒂、藜芦涌之;血郁用桃仁、红花行之;食郁用山楂、...
...方剂学名词。系十剂之一。指具有燥湿作用的方剂。《沈氏尊生书·要药方剂》:“徐之才曰:燥可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又“张从正曰:大寒之病,宜姜附、胡椒辈以燥之;若病湿气,则陈皮、木香、白术、苍术之属除之,亦燥剂也;而黄连、黄柏、栀子...
...不复,如戡定祸乱,然后可以致太平也,峻剂见攻里门,兹集缓攻平治消补兼施者,为消导之剂。 平胃散〔利湿散满,局方〕治脾有停湿,痰饮痞膈,宿食不消,满闷呕泻,及山岚瘴雾,不服水土。{土湿太过,木邪乘所不胜而侮之,脾虚不能健运,故有痰食留滞中焦,...
...复方氮酮剂取樟脑30克容于无水乙醇200ml,然后依次加入50%的氮酮500ml,利多卡因20克,氯霉素20克,甘油100克,混合均匀。使用时外搽或湿敷于腋下。 功能:可有效消灭腋下皮肤细菌,防止大汗腺分泌物被细菌分解。 腋臭...
...湿有中湿、寒湿、风湿、酒湿、湿热、湿温、湿痹、湿痰之名,理宜分内因外因之治。兹订中和渗湿之剂,当察其所因而加减治之。凡湿症舌多白,脉濡缓,湿郁则脉象兼呆钝。仲景师云;湿家忌发汗,汗之变痉厥,患湿者不可不知。茯苓皮四钱 绵茵陈一钱半 北杏仁...
...湿地。或下体湿衣所伤。湿从外中也。肾着汤。湿盛身疼。小便不利。体重发渴者。五苓散加羌活。治湿在上在外者当微汗。羌活胜湿汤。在下在内者。当利小便。五苓散。东垣云。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然亦不可过治。病去六七.即当改用理脾之剂。如水去其地犹湿。...
...中湿之证∶一身尽疼,重者发黄、关节烦疼、发热、鼻塞,时或腹满胀大、便利,脉沉而缓。以上中湿之证,先用双解散(五十四)微微汗之,次用五苓散(二十四)或淡渗散(二十五)、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曾用甘露饮不愈,却用黄连解毒(二十一)则愈。问∶...
...血府逐瘀汤 出处:《甘草诸药组成。用于胸中瘀血,阻碍气机、兼肝郁气滞之瘀血证,证见胸痛、头痛曰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舌质黯红,脉涩或弦紧等。有活血袪瘀、行气止痛之功。 本方原为治瘀血内阻胸部,气机失畅以致胸痛胸闷之剂。王清任认为隔膜的...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