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药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上)_民族中医瑶医_【中医宝典】

... 中医、藏医、蒙医相比,瑶医药的情况极为特殊,面临十分严重的危机。因中医、藏医、蒙医在历史上有大量的文献,所以无论如何也能留给后人研究,不致于断流失传。而瑶族没有文字,由此瑶医药经验也就缺少文字记载,其流传方式只靠口手相传在世代之间传递。...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zu/b13073.html

大历史观看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著名历史学者黄仁宇先生曾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认为人们研究问题多戴上了显微镜,对望远镜的观点,倒很少人注意。 自19世纪以来西学东渐,西医进入中国规模迅速扩大,中医的存亡发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3543.html

我国蒙药学教育走进高校_【中医宝典】

...医学系共招收105名学生,其中首次开设的蒙药学专业招收40人。17世纪在喇嘛寺中形成的蒙医药教育正逐步从传统师承方式向正规学历教育过渡。” 寺庙是传统的培养蒙医人才的地方。17世纪,随着喇嘛黄教传入蒙古族地区,各地修建了很多寺庙,较大的寺庙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76.html

蒙医特色疗法:敷疗和灸法_【中医宝典】

...外敷疗法和灸法在蒙古传统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蒙古人很早就用蘸油烤热的毛毡做热敷,又把石头、砖头、食盐等烤热后做热敷。这些极为简易的原始疗法逐步发展成为热敷疗法和灸法。 2000多年前的中医学经典《内经·异法方宜论》说;“北方者,天地之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808.html

蒙医理论体系的组成结构_【中医宝典】

...都具有对立又统一的阴阳两个方面,无论是胚胎,新的生命的形成,机体构造生理功能、病理变化,都可以用阴阳变化的相互关系来说明问题。如脏为阳、腑为阴,血脉为阳,白脉为阴,三素为阳、七元为阴等。阴阳在人体保持相对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64.html

颜面的形成_《组织学胚胎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颜面形成鼻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额鼻隆起的下缘两侧,局部外胚层组织增生变厚,成左右一对鼻板(nasal placode)。继而鼻板中央向深部凹陷为鼻窝(nasal pit),其下缘以一条细沟口凹相通。鼻窝周缘部的间充质增生而隆起。鼻窝内侧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uzhixueyupeitaixue/971-25-2.html

蒙医药学概论_【中医宝典】

...蒙医药学是蒙古民族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医药疗实践中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它吸收藏医、汉医及印度医学理论的精华,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域特点和独特理论体系、临床特点的民族传统医学。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08.html

藏医的分支发展_【中医宝典】

...随着医疗实践的发展,十五世纪以后,藏医逐渐形成了北方和南方两大派。北方派稍早于南方派,以强巴.南杰查桑为代表,南方派则以舒卡.年姆尼多吉为代表,他们分别总结了北部高寒地区和南部河谷地带的多发病及其治疗的经验,各有特点。 十八世纪以后,著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86.html

少数民族医学史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的传统医学体系得以长期保存和发展的历史环境。 傣医学在经历了漫长经验医学积累的过程后,至元代已逐渐地向理论医学阶段过渡。出现了有文字记载于贝叶上的具有系统医学理论的典籍及临床医书,对于元代以后傣医学理论的形成这一时期中佛教文化在傣族社会...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91.html

蒙医触诊_【中医宝典】

...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诊断,进一步明确望诊和问诊所不能肯定的问题,包括脉象、温度、压痛、位置、大小、轮廓、移动性、表面性质、硬度等。其中诊脉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蒙医诊脉是在前臂腕内横纹上一寸桡骨颈突内,将桡动脉分成食指下寸、中指下关、...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0703.html

共找到284,86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