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丹朱衣瓮在黄鹤楼所授,故名。香附 一斤,黄连 半斤洗晒为末,水糊丸如梧子大。如外感葱姜汤下;内伤米汤下;气病木香汤下,或沉香或木香随时酌用。血病酒下;痰病姜汤下;火病白滚水下;余可类推。青囊丸邵应节真人母病,方士所授。香附 略炒一斤,...
...一两度加利药去病即止;重者五六度,加利药得日三频大利,方得尽其根源,病乃永愈。其利法至已时以来两行、三行即定,亦自如旧,终不成利病也。凡病在上膈,久冷痰 积聚疝瘕症结宿食坚块咳逆上气等固病,终日吐唾、逆气上冲胸胁及咽喉者,此皆胃口积冷所致,...
...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间即平复矣。 说华佗年将百岁,大概夸张了些,但说他是一名医术精湛的外科医师,这一点则确信无疑。说部里华佗曾为关云长刮骨疗毒,即根据这一点而来...
...明药脉病机之理,识望闻问切之情。药推寒热温凉平和之气,辛甘淡苦酸咸之味,升降浮沉之性,宣通补泻之能。脉究浮沉迟数滑涩之形,表里寒热虚实之应。药用君臣佐使,脉分老幼肥瘦。老人脉濡,小儿脉数。瘦者脉大,肥者脉细。病有内伤外感,风寒暑湿燥火之机...
...庞曰∶天行豌豆疮,自汉魏以前,经方家不载,或云建武中南阳征虏所得,仍呼为虏疮。其后名医虽载发斑候,是发汗吐下后,热毒不散,表虚里实,热气燥于外,故身体发斑。又说豌豆 疮,表虚里实,一如发斑之理。别云热毒内盛,攻于脏腑,余气流于肌肉,遂于...
...旧时月令,是一种特别有生活意义的风俗纪事,且这种风俗纪事涉及药事的又相当多。因为是世俗生活中的一个部分,读来往往生动有趣。人类学家们常说风俗是人类生活的抒情诗,但这样的诗,也会由于时代的阻隔而被渐渐淡忘,因此抄一点旧闻,也许还有些必要。但...
...且不但重病宜慎其药,即寻常小恙,亦要留心。如化痰之半夏,消食之神曲,宽胀之浓朴,清肠之槐花,凉血之丹皮、茅根,去寒之干姜、桂、附,利湿之米仁、通、滑,截疟之草果、常山,皆为犯胎之品,最易误投,医者可不儆惧乎!至于产后之病,尝见医家不分虚实,...
...像当年大炼钢铁一样,一哄而起全民种药。”说到这里,肖培根直摇头。 近几年,由于我国大部分农产品生产相对过剩,价格较低,很多人将目光转向经济价值较高的药材生产。但是由于各地以至全国对药材种植缺乏合理的规划、布局以及技术指导,生产带有很大的...
...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
...。故用燥药发汗而杀人者,不知凡几也。此其端开于李东垣,其所着书立方,皆治湿邪之法,与伤寒杂感无涉。而后人宗其说,以治一切外感之症,其害至今益甚。况治湿邪之法,亦以淡渗为主,如猪苓、五苓之类,亦无以燥胜之者。盖湿亦外感之邪,总宜驱之外出,而兼...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