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诗人卢梅坡的《雪梅》 原文如下: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
...[原料]茵陈车前草各100克加水1000克浸10分钟,武火煮沸改文火煎20分钟,煮取800克。 [用法]分4次加糖适量,一日饮完。 [功效]清热除湿,利胆退黄,清热利尿,渗湿止泻。 [主治]适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1。 [按语]茵陈能清热利湿...
...《备急千金要方》茵陈汤治黄胆身体面目尽黄方。茵陈 黄连(各三两) 黄芩(二两) 大黄 甘草 人参(各一两) 栀子(二七枚)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亦治酒疸、酒癖。《备急千金要方》茵陈汤治伤寒七八日内实瘀热结,身黄如橘,...
...《仁术便览》茵陈五苓散黄芩 黄连 山栀子 茵陈 猪苓 泽泻 苍术 青皮 龙胆草(各等分) 有积加莪术、三《退思集类方歌注》茵陈五苓散治黄胆。五苓散加茵陈蒿。《医方考》茵陈五苓散茵陈 猪苓 茯苓 泽泻 白术(等分) 桂(少许)发黄,小便不利...
...《医方考》茵陈四逆汤茵陈(二两) 附子(一枚) 干姜(一两半) 炙甘草(一两)发黄,脉沉而迟,肢体冷逆,腰以上自汗者,此方冷服。此阴证发黄也。阴寒盛于下,则戴阳于上,故上体见阳证,下体见阴证。阴盛于下,故见阴脉之沉迟,兼阴证之四逆,阳戴于...
...《保健药膳》茵陈公英汤主要原料:茵陈100克,蒲公英50克,白糖30克。制作方法:茵陈、蒲公英加水500克,煎取400克,加白糖,分两次服用。效用说明:适宜于急性黄疽型肝火发热患者。 目录 《保健药膳》茵陈公英汤 《经验方》茵陈公英汤...
...《冯氏锦囊秘录》山茵陈汤治眼闭,用此酿乳。山茵陈叶 泽泻 栝蒌根 猪苓 生甘草 生地黄。水煎,其母食后服。凡服一二剂,且捏去旧乳,第三服后,却令儿饮。 目录 《冯氏锦囊秘录》山茵陈汤 《冯氏锦囊》山茵陈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冯氏...
...《伤寒括要》茵陈理中汤茵陈 白术 干姜 人参主阴黄腹痛.自利.或因内伤寒发黄. 按以上二方.总为阴黄而设.但四逆主少阴之寒.故理腰下自汗.理中主太阴之寒.故除自利腹疼.毫厘千里.非具眼者莫能辨也. 目录 《伤寒括要》茵陈理中汤 ▼ 相关...
...《备急千金要方》大茵陈汤治内实热盛发黄,黄如金色,脉浮大滑实紧数者。夫发黄多是酒客劳热,食少胃中热,或温毒内热者,故黄如金色方。茵陈 黄柏(各一两半) 大黄 白术(各三两) 黄芩 甘草 茯苓 栝蒌根 前胡 枳实(各一两) 栀子(二十枚)上...
...《医方考》茵陈茯苓汤茵陈(二钱) 茯苓 猪苓 桂枝(各一钱) 滑石(一钱五分)发黄,小便涩,烦躁而渴者,此方主之。实热在内,其热不得泄越,故发黄。小便涩者,热之所注也。烦躁者,热犯上焦清阳之分也;渴者,邪热蒸灼,不能生液润喉也。是方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