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肿瘤部位与膀胱壁的关系分为膀胱黏膜下、膀胱壁间和膀胱浆膜下3型,其中以膀胱黏膜下型最为常见,约占63%,其次为膀胱浆膜下型,约占30%,膀胱壁间型占7%。肿瘤呈膨胀性生长,膀胱黏膜下型平滑肌瘤有时可形成似带蒂的膀胱肿瘤。肿瘤常在膀胱...
...肾脏的发育及肾盂和输尿管的扩张情况,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在诊断后6个月重复检查,以后每隔6~12个月重复一次,以后的检查也可改用放射性核素膀胱造影。 3.注射固体物质 采用膀胱镜于输尿管开口旁注射某些固体物质,如Teflon或胶原蛋白等,阻止...
...术者的经验和判断。王东文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研究出了专用手术刀具。该刀具由两部分组成———切除袢和保护控制袢,后者作为关键部件,其先进之处在于具有一定的角度以控制切除深度,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长度以拉平肿瘤基底部,并具有很好的绝缘性以保护瘤体...
...前列腺增生症组织的主要特征则呈现出血管成分的下降。 (3)与症状相关的病理变化:前列腺增生症的症状与以下3方面的变化有关:①逼尿肌的病变:动物试验证明,梗阻发生以后,膀胱逼尿肌发生显着变化,逼尿肌内的神经末梢减少,即部分去神经现象,膀胱体积...
...进行此项检查时,须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 总之本病之诊断以长时期排尿困难病史为主要线索,以内窥镜X线检查,在排除其它梗阻病变的基础上,抓住本病特点如器械检查时,后尿道很紧,膀胱造影时颈部稍向膀胱内突出等而确定诊断。...
...癌基因失活,随后其他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的研究同时,肿瘤专家们开始关注癌细胞表面向细胞核内信息传递过程,试图揭示肿瘤的发生发展。 (二)发病机制 正常膀胱尿路上皮为移行上皮,约3~7层厚。正常上皮细胞表面有大的伞状...
...尚难肯定。 (二)发病机制 后尿道瓣膜症造成下尿路梗阻,在胎儿期所引起的主要危害是原肾组织在腔内高压环境下发育势必导致尿路发育的异常,包括膀胱、输尿管平滑肌和肾实质的结构及功能的损害。 1.膀胱功能障碍 约25%的后尿道瓣膜症患儿中有不同...
...预后 有报道指出,治愈率为50%,症状改善者为30%。但术后仍需要定期尿道扩张,特别注意的是手术切除范围不宜过深过长,以免造成尿失禁或膀胱阴道瘘。 尽早选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内科保守无效时尽快手术,保护肾功能。...
...(一)发病原因 慢性尿路感染是膀胱鳞状细胞癌的主要病因,在90%~93%的膀胱鳞状细胞癌病人的尿中,可长期有脓细胞和白细胞存在。慢性炎症刺激可使移行上皮鳞状化生、细胞间变、癌变。也有认为感染后有的细菌将硝酸盐转变为有致癌作用的亚硝酸盐和...
...(一)治疗 1.膀胱腺癌治疗首选全膀胱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一般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 2.对局限于膀胱顶部、侧壁和前壁的小的肿瘤,可考虑行膀胱部分切除,切缘应距肿瘤3cm以上。小的分化好的脐尿管癌也可选择膀胱部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