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经络辨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经络辨证,是以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对病人所反映的症状、体征进行分析综合,以判断属何经、何脏、何腑,并进而确定发病原因、病变性质及其机的一种辨证方法。 划分病变所在的经络位,源于《内经》,后世多有发挥。《灵枢·经脉》载有十二经病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399.html

辨证施治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判断为“风温”初期的风热表证,其治法为辛凉解表,用辛凉平剂“银翘散”(参见“辛凉解表”条),这就是“辨证施治”的具体过程。中医所说的“”和“证”,概念不同,但两者的关系不可分割。“”是一个总称,“证”是“”所表现的主客观症状,是症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anzhengshizhi-2491.html

眼科辨证九分法_《中医眼科备读》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眼科辨证方法有多种,各有其特点。《中医眼科备读》卷二目条辨中采用了九分法,将各种辨证方法有机的结合,使之更切合临床实际。本文阐述了九分法的产生、内容及运用。一.九分法简介(一)风证(二)风热证(三)火热证(四)水湿证(五)燥证(六)寒证...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iyankebeidu/1098-9-10.html

关于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设想_【中医宝典】

...这一复杂的辨证方法体系具有可控性。我们设想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机层面、位层面、病证结合层面这样三个层次的研究来建立辨证方法新体系,在充分重视特异性症状的同时,对与病理机制不相关的主观症状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辨证方法体系建立之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625.html

升陷亦须重脾胃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中气下陷,故方中用白术以健补脾胃……”吗? 升陷汤的由来 “大气入于脏腑者,不而卒死矣。”语出《灵枢·五色篇》。张锡纯作解为:“以膈上之大气,入于膈下之脏腑,非下陷乎?大气既下陷,无气包举肺外以鼓动其闟辟之机,则呼吸顿停,所以不而猝死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7968.html

诊断思维_中医辩证辩证论治_【中医宝典】

...辨证思维 (l)辨病因:疳的病因有饮食喂养不当、多种疾病影响及先天禀赋不足等,临床上各种原因互相参杂,应分辨主次,掌握重点。 (2)辨轻重:疳之初期,痘面黄发稀,易发脾气,厌食或食欲不振,形体消瘦,病情较轻者仅表现为脾胃不和,运化失健...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b32237.html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_中医辩证_【中医宝典】

...卫气营血辨证是清代叶天士所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辨证方法。即将外感温热发展过程中所反映的不同病理阶段,分为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四类,用以说明位的浅深、病情的轻重和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治疗。 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及后世医家...

http://zhongyibaodian.com/bianzheng/a11472.html

辨证思维十二要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病人不知道什么是主症,医者多费心思,尽量找出主症与主因。 辨证之性,注意兼症 辨证,既要辨位,又要辨性。而辨别疾病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辨疾病的寒热虚实。而辨证之性,主要是辨兼症之性质。如胃脘痛者,位在胃,其兼症中喜温为寒,喜按为虚,合而辨...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68936.html

脏腑辨证_《中医诊断学》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脏腑辨证,是根据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表现,对疾病证候进行归纳,借以推究机,判断病变的部位、性质、正邪盛衰情况的一种辩证方法,是临床各科的诊断基础,是辨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辨证及脏腑兼辨证。其中脏病辨证是...

http://qihuangzhishu.com/92/66.htm

《金匮玉函经》辨证新说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意在从辨入手,进行辨别、辨识、辩解,其内容具体到辨、辨形、辨证,通过辨的手段,落实到治。由此可见《金匮玉函经》是运用古代的哲学观对伤寒杂指导辨证论治的,唯物辩证法为全书的指导思想,具体体现在68条原文之中。 三因学说论由 《金匮玉函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1919.html

共找到163,42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