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医诊断_【中医宝典】

...如果患者是女性,则医者左手寸部诊察心、小肠,右手寸部诊察肺、大肠,其他均同上。对脉象的特点可以脉位的高低、脉搏的频率、节律、强弱、大小、势态等方面认识。正常的脉象次呼吸(一息)平均脉跳4~5次(相当于每分钟72~80次),不浮不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96.html

后世脉学的成就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了“高骨为关”等亦都有规范性质,而为历代所遵循。 3、完善了脉学各项有关内容 实际使用于临床自《脉经》起,就将有关脉学的知识操作技术等,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发展的规定下来,历代诸家不断补充,使日益完善,以利于临床的应用。举凡对脉象认识,...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80.html

明清以来对脉辨病机研究的进展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尚不够自觉,如知道引据《内经》、仲景,但认识不到从《脉经》起,脉诊自成系列对病机辨析的影响,对他们自己的成就还认识不到就是辨证论治方法的继承发展,而有时自矜玄妙如张景岳等,以及还设有对这方面的成就概括出其规律指明其方向等等,但他们的工作...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6.html

论内经七篇大论对疾病的认识_【中医宝典】

...未病,防御六气淫泆袭人方面,七篇中显得很缺乏,只是泛泛提 “ 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 ” 《六元正纪大论》, “ 养之和,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 《五常政大论》。对照《内经》其它篇章中的避邪防病...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798.html

中医脉象濡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医悟》的“豁然”亦都无当于实际,徒然造成概念上的混乱。《察病指南》将濡脉说成是:“按似有,举全无,云按似无,举全无,力援软而浮细。云按不见,轻手乃得不能隐指。”依违两可,实不足为训关于濡脉还有几个有关的问题需要分析一下,...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8.html

正常脉象的特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脉象即称为平脉,所谓“有胃为平”,平脉是正常生理状态的反映;缺少胃气的脉为病脉,曰“胃少为病”;失去胃气的脉即为死脉,曰“无胃为死”,是病情危重反映,亦称真藏脉。 神:脉贵有神,心主血而藏神,脉为血府,血气充盈,心神便健旺,脉象自然有神,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22.html

方论四十七_《中国医籍考》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术】

...〔张仲景口齿论〕宋志卷 佚〔邵氏英俊口齿论〕新唐志卷 佚〔排玉集〕新唐志二卷注曰口齿方崇文总目作三卷佚〔中和先生口齿论〕宋志作冲和先生崇文总目三卷 佚〔广陵正师口齿论〕宋志作唐陵王师崇文总目卷 佚郑樵曰。唐供奉僧普济...

http://qihuangzhishu.com/485/139.htm

人之将死的几种脉象......_【中医宝典】

...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脉象,真脏脉的特点是无胃、无神、无根。为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素问·玉机真藏论》说:“邪气胜者,精气衰也。故病甚者,胃气不能与俱至于手太阳,故真脏气...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945.html

脉象类比和相兼_【中医宝典】

...相类脉比较 在常见脉象中有些脉有相似之处,容易混淆,必须加以鉴别,下面从位、数、形、势、律五个方面作鉴别: 1.脉位类比较 脉位居中,不浮不沉谓平脉。 浮脉脉位浅显,轻按即得;浮大中空,有边无中为芤脉;浮大无力,不任重按为虚脉;浮软...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8.html

中医脉象紧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人手,与仲景的转索无常就成为紧脉最权威的说解。在《脉经》上所提出的紧脉脉形是:“数如切绳状,日如转索无常。”这个切绳当然亦是指拉紧而张力强的绳,至于数字是否为数脉却不一定,因为在《脉经》里提到紧的兼脉时一再说:“紧而数,寒热俱发,...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635.html

共找到638,62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