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根手指辨健康——中医奥秘_【中医宝典】

...,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结 语 作为中医“四...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1989.html

起源与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上种种原因,舌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转折点是从明代开始,到清代湿热学说兴起,舌发展始进入了余盛时期。 明清以后,舌学得到广泛应用全面发展,尤其清代温热学说兴起,对舌重视研究远远超过了学,舌论著,层出不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后世法时代学术背景及其影响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百分之百参与,例如若干方书就是不言,但在医家诊疗工作中,是绝不可少常规方法,尽管某畦方书不言,僵·医家在用方时亦是要诊脉辩证,捡方用药只不过是一般人不正规医疗而已,就是所谓“草泽之医”,用地方草药治疗,亦不见得都是不...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9.html

诊脉部位方法_【中医宝典】

...(一)诊脉部位 诊脉部位历来有多种。《素问·三部九候论》记有三部九候诊法;《灵枢·终始》提出人迎寸口诊法;《素问·五脏别论》提出“独取寸口”诊法;汉·张仲景在《脉经》,对理论作了较完整整理。迄今仍是中医临床诊病不可缺少方法...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84.html

总论_《古今名医汇粹》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罗东逸曰∶经云∶微妙在,不可不察。古今察之精。莫过《内经》。《内经》之诊法甚详,法甚约。自叔《脉经》兴,而脉象繁,为二十四,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以为诊病莫尽于此。不知名象愈繁,道莫准,将求精而愈失之。盖由不知为胃气之本源,其...

http://zhongyibaodian.com/gujinmingyihuicui/631-6-14.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古代法存在不足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种方法情况。《难经》号称单纯主张独取寸口法,但书中亦有某些涉及遍性质方法存在,所以我们应当在肯定古代同时,亦要看到它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必然会存在缺点不足。 2、向被取寸口法发展并非完全合理 古代法确有很多非常宝贵东西,...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33.html

《内经》具体内容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方法 方法即诊察技法。从《内经》主要仍是遍诊法以及在寸口口时有时是与人迎对比,有时是与尺对比(足是尺之皮肤不是后世),从寸口不分三关情况看,《内经》是以一指诊脉而不是用三指诊脉,关于诊脉时间条件,在《素问·要...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7.html

解释_意思出处_汉语词典

...中医通过切脉来诊断疾病方法 diagonsis by feeling the pulse 国语辞典 脈象診察方法。檢查者以食指、中指及無名指指端切觸被檢查者橈動脈寸口部位,探查經脈變化。...

http://hanwen360.com/c/363472.html

诊治方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怕痒,影响检查。须先以手掌轻贴胸壁,徐徐向腹部按抚,先其胸部然后进行腹部检查n腹前先问询病人为食前空腹或食后不久,大小便情况,如贮尿内急,应先使其排尿再行检查;如远途步行来或有精神紧张等情况,可使病人适当休息后再行检查。检查方法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28.html

共找到950,394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