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有众多联系,中医药已经引起了西方的关注,如‘现代舌诊学’。” 戴汝为院士是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第六次中医药发展讲坛上发表上述论述的。戴汝为院士以系统科学为基础,从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角度,论述了当今中医药创新发展必须具备的系统科学理论及方法论...
...脉诊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素问方盛衰论)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法虽有十度,而总不外乎阴阳也。十度,谓脉脏肉筋俞,是为五度,左右相同,各有其二,二五为十也。脉度者,如经脉、脉度等篇是也。脏度,如本藏、肠胃、平人绝谷等篇是也。肉度,如卫气...
...□ 任宏丽 上海中医药大学 脉,又写做“脈”,小篆作脉,本义指血脉、脉搏。《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言“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可见扁鹊重视脉诊,将脉学研究到至精至微的程度。 中医诊脉就是用手指在病人手腕的脉搏处,感知病人脉象的方法。三部...
...》,其中记载:“关前一分,人命之主,左日人迎,右日气口”。是以寸口脉的关前一分之处分别为人迎与气口。并仿《黄帝内经》“寸口主中,人迎主外”之意,以左之人迎诊外感之脉变,以右之气口诊内伤之脉变。此法自东垣侣用之后大行于世,对脉诊产生了很大的...
...中医看病,以辨证论治为核心,在辨证论治中又以四诊八纲为要目,四诊八纲中又以四诊为前提,由四诊才能识八纲。在望闻问切四诊中,虽然脉诊排在最后,但它是诸病源候论》“三尸虫”理论的临床应用。主要著作有《明清临证医话精选》,论文“贵在传承,重在...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征引王叔和、李东垣、朱震亨、滑寿、戴共父、李时珍等诸家脉诊学说,予以分析阐论,作者本人则另加注按,颇有发挥;此外,还择要地叙述了望、闻、问三诊;卷二考核各家脉学理论,用四言歌诀的形式分述28种脉象;并对高阳生《脉诀》进行了辨误和评述,末附脉...
...脉诊五脏六腑皆有定位:左寸心;左关肝胆;左尺肾与膀胱;右寸肺;右关脾胃;右尺肾与命门,自叔和倡导以还,历代医家成宗之从之,已成千古定论。虽偶有一二异议,终不能易电。惟大肠与小肠两腑,在寸在尺,诸说不一,而见仁见智,各有至理焉。陆定圃《...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诊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脉的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脉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