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法对后世影响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内经》在学上对后世影响是巨大,可以说后世是《内经》发展和继续。这是因为法是医经一派特色,而《内经》则是自汉末以来仅存于世医经。 通过《内经》将古代医经家对探索和成就流传了下来。《内经》所载录法内容尽管...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488.html

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医药方书中的位置与实际应用等问题,是中的一个学术色彩很浓临床实际问题。对此在起源形成阶段亦即古代法阶段,已于有关各专题叙述过了。这里主要就《脉经》或说《脉经》以后有关这方面内容做一专题讨论。 法出自医经家,见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4.html

关于《丹医秘授古法》抄本_《丹医秘授古法》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明”入手,是可以挖掘出许多宝藏。太素及“医方明”不是根据解剖尸体方法,从外部求得,而是根据“内视”方法。从活人体上向内求得及建立其理论体系。他们主张用分经候方法,来诊断脏腑气脉疾病,每一经都有其专门作用,抓住了...

http://qihuangzhishu.com/1248/2.htm

要领之察独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此推崇备至,认为:“此独字,即医中精一之义。家纲领莫切于此”。 正常情况下,两手六部至数与力度处于相互平衡与协调状态,如刘河间所云:“不得独浮沉,独大小,独盛衰,独阴阳。须沉中有浮,浮中有沉,小中有大,大中有小,盛中有衰,衰中有盛,...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1.html

指法之其他指法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除了上述常用指法外,尚有一些在特殊情况下使用指法。如《重订家直诀》中即载有“侧指法、挽指法、辗转指法、俯仰指法”等等,并一一作了说明。 其曰:“病者气口处骨肉不平,须用侧指法;病者不能平臂而侧置,须用挽指法;俯仰者,三指轻重相畸也...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76.html

临床意义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疾病虚实证候。徐灵胎说:“虚实之要,莫逃于脉”。虚弱无力,是正气不足虚证;实有力,是邪气亢盛实证。 2、推断疾病进退预后。对于推断疾病进退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如久病见缓和,是胃气渐复,病退向愈之兆;久病气虚、虚劳,或...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67.html

后世法存在问题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原则上不出《脉经》范围,尽管在医学上有金元时期学术争鸣,明清时期伤寒、温病学发展,以及临床各科,各种新疾病新问题接触和解决等重大发展,但却不能与之相符,虽有进展,相形之下是明显见绌。 2、形成单系列带来流弊 《脉经》为...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78.html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997.htm

诀汇辨》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著作。十卷。清·李延昰辑于1664年。作者鉴于流传较广高阳生《诀》言辞鄙俚,谬误颇多。遂汇集古今论着,结合其叔父李中梓所传予以辨驳订正。卷一述作者研究之心得。认为须掌握六个要点:辨析相类之,对举相反之,熟悉兼...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649.htm

要点_《中医妇科》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妇科疾病寒、热、虚、实辨证,其与其他科相同。这里仅就经、带、胎、产常见脉象阐述如下。(1)月经脉月经常月经将至,或正值月经来潮期间,多滑利。月经病月经病主要有虚、实、寒、热四个方面。缓弱者,多属气虚;细而无力或细弱者,多属...

http://zhongyibaodian.com/fukexue/81-5-1.html

共找到902,93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