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一份日本的报告中,研究人员指出,感染幽门(Helicobacter pylori)的溃疡患者发生胃癌的几率大大增加。 根据日本吴市(Kure City)Kure Kyosai医院的欧苗拉(Naomi Uemura)医生及其同事所说...
...良性消化性溃疡手术5~10年后,残胃可发生腺癌,称为残胃癌。极大多数残胃癌均发生于术后10年以后,间歇时间愈长,发病率愈高。其早期症状是模糊的和非特殊性的,这些症状开始时往往易为患者和医生所忽视,未能作出及时的诊断。 残胃癌的主要症状和...
...移民胃癌的变化提示在遗传、医疗保健和环境因素三者中,环境因素可能是胃癌发生的主要原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间生活习惯、居住环境和劳动条件等差别很大。以不同民族集居地的调整死亡率进行比较,明显高于全国水平的有哈萨克族、回族、藏族...
...胃癌的病因复杂,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为了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开展二级预防。一级预防即病因预防,是指设法控制和避免已知的可疑致癌因素。二级预防是在自然人群中发现易感个体,并予定期随访检查,以期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1...
...经医院明确诊断,确诊为胃癌时,一定要抓紧时机进行手术,尤其是早期胃癌的效果更佳,术后3年存活率为97.8%,5年存活率为90.9%,10年存活率为61.9%。 1981年报导早期胃癌5年存活率达98%,最近报导微小胃癌5年存活率达100%...
...[概述] 残胃癌是指胃的良性疾病切除后5年以上(一般在15-20年后)在残胃发生的胃癌。一般认为胃手术后15年内残胃癌的发生率比一般人群的胃癌为低,而术后15年以上发生率逐渐增高,至术后20年以上,其发生率则一般人群高出6-7倍。胃与...
...研究发现显示,伴随胃细胞癌前改变的胃泌素(由胃产生的激素)水平增高,最终可能用作预测胃癌的一个标记。 据英国诺丁汉大学医院的休·沃森(Sue A. Watson)博士和同事称,胃泌素不仅刺激胃酸分泌,还可作为多种胃壁细胞的生长因子。 沃森...
...各省至东部沿海形成一条高发带,而西南、两湖、两广最低,发病最高的青海省和最低的广西省相差7.9倍,这差异主要由于环境地理因素和饮食习惯不同所引起的。我国发生胃癌的平均年龄为48岁,比国外低;30岁以后发病率逐渐上升,是中老年的常见肿瘤;男性...
...在胃癌病灶周围4个点的胃浆膜下先注入一种蓝色染料,然后把已被染上蓝色的淋巴结取出些许,再根据其活检结果来决定胃癌手术清扫的合适范围。7月8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外科专家熊斌教授介绍,该院在湖北省率先开展的这一新技术能在胃癌根治术中准确...
...扩大根治术的手术标本55个,参照日本胃癌研究会所制订的胃分区法及淋巴结分组法进行研究,结论为:1、对进展期胃癌有清扫远处淋巴结之必要;2、贲门胃底区癌和胃体区癌由于转移至胃旁1-6组淋巴结的比率均高,不作全胃切除难以达到清除全部肿瘤组织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