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本文第一章,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
...罪过。 我们引用了这一段历史的事实,来说明《老子》这一章“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被宋真宗反用的前因后果,当然并非老子的本意,更不可随便又给老子背上黑锅。 总之,我们不要忘了老子著述的本意,首重效法自然道德的原则,...
...:“使知者”,各本“使”下有“夫”字。“不敢为”,各本句下有“为无为”三字,王弼有“也为无为”四字。 罗振玉曰:“知”,今本作“智”,释文出“知者”二字,注音“智”,知王本作“知”。景龙、御注、敦煌三本亦作“知”。又景龙、御注、敦煌、景福四...
...昧,进道若退”,都是讲同一,所以辩证法是讲“合”不是讲“分”的,用“分”的方法你怎么从“三”进到“二”,从“二”进到“一”?我们都说“整体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精华”,黑格尔与老子的“合二而一”、“有无同一”的思想正体现了我们民族的大一统...
...所述关尹、老聃之道:“在己无居,形物自着,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无为也,而无不为也。又阮籍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严可均曰:御注、...
...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探索,对于万事万物作出根本的认识和注解,他以浅显的文字讲述了深奥的道理,正如身着粗衣而怀揣美玉一般。但不能被人们理解,更不被人们实行,因而他感叹道:“知我者希”。对此,任继愈先生说:“他自以为很高明,颇有怀才不遇、曲高和寡的...
...“傅奕本‘能’下有‘如’字,乃增字以足其谊。淮南道应训引‘能’下有‘无’字,盖涉‘无离’‘无为’‘无疵’‘无知’等‘无’字而衍。庄子庚桑楚篇引老子曰:‘能侗然乎?能儿子乎?’与此文例正同。” 谦之案:“气”字为华夏先哲之素朴唯物主义思想。...
...论著,都要引“不出户,知天下”作为论据。这样的认识实际是一种误解。老子是一位博学多识之人,他有丰富的生活实践经验。在以前的若干章节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涉及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内容,这些都表明老子极为重视生活实践。但更重要的是,老子是极富智慧...
...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涉及到“事物的矛盾和对立转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概括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现象与本质,这是十分光辉和精辟的见解。“反者道之动”,历来解释者有两种观点:一是说矛盾着的对立物各自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二是说事物运动变化的...
...人才的目的在于用好人才,如何恰当地发挥人才的潜能,老子思想也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 1、领导者应善于放权于人。 《老子》第十七章中有这样的话:“太上,不知有之”。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因为善于调动属下的积极性,常常使人感不到他的存在。美国...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