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论王弼易学老学的关系_《周易注》

...同时认为,自己的贵无论思想并不悖于孔子的思想。裴徽的发问并非没有根据,依照当时一般的看法,儒家的孔子偏于讲有,道家的老子偏于讲无。有无代表着孔老、儒道两家不同的理论基础价值取向,就象有无的对立一样,儒道、孔老的思想是对立的。显然,王弼对孔老...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3463.html

老子·道经·第三十四章评析

...许多学者认为,“道”作为抽象概念,它既不表现物质现实事物的本身,也不能离开形式推论或理论假设的思想,它只是由思维形式表述的一些东西,并不直接适用于对待客观现实的事物和现象(张松如《老子校读》第206页)。我们同意张松如的观点,“道”是一个...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26.html

老子·德经·第七十章评析

...在以前各章里,老子谈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学说,例如静、柔、俭、慈、无为、不争等,这些都是合乎于道、本于自然的主张。在社会生活当中应当是容易被人们所理解、易于被人们所实行。然而,人们却拘泥于名利,急于躁进,违背了无为的原则。老子试图对人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63.html

思想_【中医宝典】

...老和尚灌输给小和尚的是后天的思想、意识。两者如果矛盾对立的话,人就会迷惑、痛苦。 人生一世,不可能让思想完全顺应先天本能,那样的话动物无异。大马哈鱼为了洄游产卵,牺牲自身为后代提供营养。公螳螂交配后即被雌螳螂啃食。那些恣情纵欲,酗酒,服用...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9760.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好不容易自然_道家_【文学360】

...既然人的地位有这么的重要,这么的特殊,下面老子便接着告诉我们做人做事的法则,如何修道,如何行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千古不易的密语,为老子思想的精华所在,懂了这番话的道理,也就差不多掌握了修道、行道的关键了,在...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9.html

老子·德经·第四十六章评析

...张松如先生在《老子校读》一书中写道:“本章前四句表示了反战思想老子反对的当然是春秋列国各贵族领主集团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和掠夺战争。尽管有人指出说,这些战争,从其主流说,也有一定的进步趋势;但是对人民说来,特别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广大劳动人民...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838.html

老子·道经·第六章解读

...物种,是在拯救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我们在哲学上、文化思想上研究人自的关系,也都是在寻回人类业已失去了的梦。 因此,重新回过头来理解老子给“道”赋予的睿智、广博和深沉的哲学涵义,当对今天社会文明持续、协调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启迪意义。人们...

http://wenxue360.com/guji-shangxi/797.html

老子他说》第二十五章:万道不离王道人道_道家_【文学360】

...的神明。而一提到“如来”,大部分人的观念马上想到坐在寺庙大殿上,低眉垂目、不食人间烟火的“塑像”。这种单凭一己的好恶想象所形成对形而上真理的认识,其中牵涉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早期的中国文化思想,对于“道”这个东西,并未附以它任何宗教形态...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468.html

司马承祯思想

...分为“七阶次”,即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此“五渐门”、“七阶次”,他认为又可以概括为“简缘”、“无欲”、“静,心”三戒。只需勤修“三戒”,就能达到“道冥一,万虑皆遗”的仙真境界。他的思想对北宋理学的“主静去欲”理论的...

http://wenxue360.com/author-info/5564.html

老子还他老样子-出自《老子他说》南怀瑾_道家_【文学360】

...,就联想到谋略;一说到谋略,就联想到老子学说是很阴险的学问,是搞阴谋的。 这种观念,错误得很严重。 老子是主张用阴、用柔。但是,不要忘记,他和我们固有的文化,远古的源流——阴阳五行《易经》诸子等系统,是同一个来源的。 阴与阳,是一体的两面...

http://wenxue360.com/archives/5389.html

共找到264,74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