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室性心律失常有了一致认识,即其效益 虽可减少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但其危险是增加了病死率,因而基本上放弃了Ⅰ类 药中如英卡因、氟卡因对严重心脏病人室性心律失常的应用,而对莫雷西嗪、美西 律、丙吡胺、普罗帕酮等也都只应用于无严重器质性心脏病...
...(一)发病原因 1.呼吸性窦性心律失常(respiratory sinus arrhythmia) 系窦性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各年龄组均有发生,最多见于儿童及年轻人,也可见于老年人。为一种生理表现,绝大多数窦性心律失常者的心脏功能...
...发展。T波交变性与复极离散度的研究使心室复极异常与室颤的关系再度受到重视,心力衰竭发生猝死的机制正在明了。心脏猝死临床类型不同,防治对策有别。有关长QT综合征、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发育不良、Brugada综合征、扩张与肥厚性心肌病、缺血性心脏病、...
...潜在的碘有机化障碍,放射性治疗加剧了甲状腺碘有机化障碍。胎儿与新生儿也容易发生高碘致甲状腺功能减退。在使用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时,由于可竞争性抑制T3受体-α的水平,而引起甲减。 高碘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的临床特征是多种多样的,单纯甲状腺肿较甲减...
...为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一级预防的首选药物。3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可减少心肌梗死后和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猝死风险,但对所有原因所致死亡率的降低不显著。临床试验结果表明,胺碘酮是β受体阻滞剂之外唯一能够减少心肌梗死后(无论是否有室性早搏或左...
...3p23、17q21。 2.感染因素 由心肌慢性炎性坏死损伤的结果,导致右室心肌组织被纤维化、脂肪组织所替代。尚未阐明,有家族群集倾向,30%有家族史。新近研究认为是由于14号常染色体长臂异常所致的显性遗传病。也有认为与感染引起心肌炎有关。...
...心肌病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律失常、心衰、栓塞、感染性心内膜炎及猝死: (1)感染性心内膜炎和猝死多发生于有心肌肥厚者; (2)栓塞多发生于心肌纤维化及收缩力下降、合并心房颤动、久卧不动或用利尿药的患者中。 (3)猝死是常见的致命性并发症。...
...复合物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如苦参碱、小檗胺对以上最佳靶点作用效能、效价均低于胺碘酮等西药。这就解释了中药抗心律失常作用为何弱于西药。由此可见,要想研制安全高效的抗心律失常中药,就应寻求走联合用药或作用于不同靶点的单体配伍应用的途径。 查询更多...
...肺孢子菌性空洞潜在的并发症有3种: 1.继发细菌或其他真菌感染。 2.空洞破裂。 3.致命性大咯血。...
...美沙酮(methadone)有左旋体及右旋体。左旋体较右旋体效力强8~50倍。常用其消旋体。药理作用性质与吗啡相似,但它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吗啡口服利用率低)。其镇痛作用强度与持续时间与吗啡相当。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且...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