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姜汁炒) 砂仁(炒)官桂(各二分)上锉一剂,生姜三片、乌梅一个,水煎,徐徐温服。寒极手足冷,脉微、吐不出者,加附子,去官桂,烦躁加辰砂、炒米。□烦渴脉数呕哕者,是热吐也。黄连竹茹汤 治胃热烦渴呕吐。黄连(姜汁炒) 山栀(炒黑) 竹茹(各...
...中药方剂(一) 〖 辨 证 〗 湿毒内蕴,血热受风。 〖 治 法 〗 清热除湿,凉血散风。 〖 方 名 〗 银屑病1号。 〖 组 成 〗 茺蔚子15克,炒荆芥10克,板蓝根15克,银花15克,紫草皮15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0...
...12。经行发热时潮热,经前血热经后虚,发热无时察客热,潮热午后审阴虚。【注】经行发热,时热潮热之病。若在经前则为血热之热。经后则为血虚之热。发热时热,多是外感,须察客邪之热。午后潮热,多属里热,当审阴虚之热也。...
...【病人基本资料】 天津王氏妇,年二十六岁,受妊后,呕吐不止。 【病因】 素有肝气病,偶有拂意,激动肝气,恒作呕吐。至受妊后,则呕吐连连不止。 【证候】 受妊至四十日时,每日必吐,然犹可受饮食,后则吐浸加重,迨至两月以后勺水不存。及愚诊视时...
...焦山楂6克;炒麦芽6克,炒枳壳2. 4克,陈皮1.5克,炒黍米4.5克,煨姜1片,小红枣3枚,伏龙肝30克(包,煎汤代水)。1剂。 二诊:药后呕吐已止,腹胀稍松,白苔转见淡黄。胃气上逆虽平,里滞遏而未下,仍宜消食导滞。原方去黍米、伏龙肝,加...
...从而引起疼痛。下面5则中药偏方卓有成效,不妨试试! 中药方剂(一) 【辨证】风湿燥热侵袭脏腑,阴阳失调,气血纵横,经脉交错,浊气瘀血下注。 【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 【方名】治痔汤。 【组成】蒲公英30克,黄柏30克,赤芍300...
...每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以发热为主的病症,称“经行发热”,又称“经来发热”。本病与西医学的慢性盆腔炎、生殖器结核、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临床症状不明显的感染有关。[病因病机]主要发病机理是气血营卫失调,值月经的生理改变而发。其分型有阴虚、肝郁和...
...中药处方(一) 【辨证】胃寒停饮。 【治法】温胃燥湿,行气止呕。 【方名】九仙夺命丹。 【组成】豆豉3克,木香3克,妇科玉尺》卷一 ...
...,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出现这种情况,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稀粥、蛋类、汤类等。 湿热犯胃恶心呕吐竹茹、蒲公英各30克,白糖适量,前2味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代茶分次饮用。有清热消炎、降逆止呕功效...
...西园制) 治呕吐恶心。生姜一大块,直切薄片,勿令折断,层层渗盐于内,以水湿苎麻密缚,外又用纸包水蘸湿火煨,令熟,去纸捣烂,和稀米饮服之。椒茶饼(陈橘轩传)〔批〕(按此方专治呕吐之剂) 止呕吐,治翻胃。川椒(去目,隔纸焙,三两) 芽茶(一两五钱...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