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穴位养生法_经络养生_【中医宝典】

...经络穴位养生法是运用针刺、艾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穴位,以激发精气,达到调和气血、旺盛代谢、通利经络、增进人体健康等目的一种养生方法。 经络是经脉与络脉总称,意指周身气血运行通道。经络是古人在长期生活保健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现并...

http://zhongyibaodian.com/yangsheng-2/a2373.html

2004年度中医药科研方针确定_中药研究_【中医宝典】

...科研人才为重点,切实加强中医药继承与发展,不断推进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将成为今年专项申报方向和重点。 《指南》要求,中医基础研究重点为证候、脏象、经络、方剂、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研究。要以产生新观点、新学说、新理论等理论性成果为目标。《...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yao/b31135.html

对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思考_【中医宝典】

...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开展“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初步设想。 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大框架应包括大循环和微循环,涉及人体各器官、组织和临床各科。中西医结合循环研究物质基础是气、血、津液(与淋巴、组织液类似),循环途径和通路是经络、三焦,...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726.html

中医经络_【中医宝典】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通路。 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途径。 由于经络有一定循行部位...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355.html

中风病证候研究应着眼于理论创新_【中医宝典】

...脑髓、闭阻神明清窍,中经络、中脏腑是病邪不同程度表现。素体阴盛者,多发为阴类证,总属气阳不足,而致风痰(湿)瘀胶结,闭阻脑络清窍。至于神昏,也是气阳不足,风痰(湿)瘀胶结严重程度表现。因此,他们通过文献研究并从临床实际出发,以共性为基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2695.html

中医药科研要加强方法论研究_【中医宝典】

...可能实现中医药自主发展,更难谈创新。对中医阴阳、脏象、经络理论等进行物质基础研究是“机械唯物论”思想作怪。人体是一个复杂对外开放巨系统,用线性关系、还原论方法是难以研究清楚,西医局限性、西药毒副作用和耐药性早已证明了这一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1431.html

中医哲学研究核心问题及意义_【中医宝典】

...中医学现代研究不应只走自然科学道路,还应增加中医哲学、中医心理学、中医社会学、中医经济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这样才可以真正全面地再现传统中医学原创精神,避免现代人在中医现代化进程中的思想困惑、价值混乱和方向迷失。 中医元哲学研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s/50166.html

轻轻松松学经络——读《图解经络康寿圣典》_【中医宝典】

...一位同行送给我一本明杉著《图解经络康寿圣典》新书,很受启发,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中医经络学入门科普书。 通过《图解经络康寿圣典》一书介绍,使我们知道经络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通道,健康贵在经络通畅;书中介绍传统针灸针换代产品...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2203.html

什么是经络_中医针灸知识_【中医宝典】

...皮肤分为12个部位,分属十二经脉,称“十二皮部”。 关于经络实质研究许多,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 (1)经络既非神经也非血管,是与神经、血管、淋巴管、结缔组织及一些感受器密切相关特殊通道。经络与神经相比较:①神经传导...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b36652.html

经络概念和经络系统_《中医基础理论》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一、经络概念经络,是经和络总称。经,又称经脉,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中纵行主干。故曰:“经者,径也。”经脉大多循行于人体深部,且有一定循行部位。络,又称络脉,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分支,较经脉细小。...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lilun/44-5-1.html

共找到858,04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