脏腑经络关系_《中医眼科学》_中医五官书籍_【岐黄之术】

...眼为人体视觉器官,是机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经络脏腑和其他组织器官保持着密切联系,共同构成有机整体。如果脏腑、经络功能失调,以及气血、津液失常,均可反映于眼部,甚至引起眼病。反之,眼部疾病也可通过经络影响脏腑,以致气血、津液...

http://qihuangzhishu.com/82/10.htm

经络生理功能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生理活动,是依靠经络系统联络沟通而实现经络中的经脉、经别奇经八脉、十五络脉,纵横交错,入里出表,通上达下,联系了人体各脏腑组织;经筋、皮部联系了肢体筋肉皮肤,加之细小浮络和孙络形成了一个统一整体。 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灵枢·...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4999.html

标本_《灵枢悬解》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皆有标本虚实所离之处,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知六腑之气街者,能知解结契绍于门户,能知虚石之坚软者,知补泻之所在,能知六经之标本者,可以无惑于天下。亭亭淳淳,浑沦无迹之意。气街,气之道路也。绍,续也,解结...

http://zhongyibaodian.com/lingshuxuanjie/1291-8-3.html

论述迎随调气_《中医刺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以益其不足为补,所以称为随;逆着经气以损夺其有余为泻,所以称为迎。疾病产生往往是阴阳失调缘故,所以针刺调气也必须以阴阳为基础,以人体内外表里之间关系为依据,对阴阳盛衰进行调治。这《灵枢·终始》:“泻者迎之,补者随之,知迎知随,气可...

http://zhongyibaodian.com/cijiu/113-19-3.html

经脉根结_《针灸甲乙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黄帝曰∶天地相感,寒热相移,阴阳之数,孰少孰多?阴道偶而阳道奇,发于春夏,阴气少而阳气多,阴阳不调,何补何泻?发于秋冬,阳气少而阴气多,阴气盛阳气衰,故茎叶枯槁,湿雨下归,阴阳相离,何补何泻?奇邪离经,不可胜数,不知根结,五脏六腑,折关败...

http://qihuangzhishu.com/661/27.htm

标本同治_治则_中医名词术语大全_【中医宝典】

...也就是标本兼顾。例如痢疾患者,饮食不进是正气虚(本),下痢不止是邪气盛(标)。这时标本俱急,须以扶助正气药清化湿热药同时并用,这就是标本同治。标本同治中也有区别,如果正气不太虚,邪气还盛,扶助正气药可以少用些,清化湿热药可以多用些:如果...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Noun/biaobentongzhi-2493.html

标本采集法_《基础护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凝血酶元转为凝血酶血氨血气分析 4.注意事项(1)血标本必须隔绝空气。因为血气分析是指当天大气压条件下,用隔绝空气标本一定浓度气体相结合,而后测定人体内PH值、氧分压等,作为监测及追踪观察病人血气情况。血标本中若进入空气将产生误差。...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hulixue/1009-19-2.html

终始根结释义_《子午流注说难》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凡用针者.必通十二经脉之所终始.营卫偕行二十八脉.此其常例.外邪病患.奇邪离经.阴经典阳经各别.则各有根结.各有终始.阴经阳经不同.手经足经各异.用针者应重足不重手.盖阴者主脏.阳者主腑.足三阴三阳.接近于脏腑.手三阴三阳之脉度.不接近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iwuliuzhushuonan/314-4-2.html

标本采集意义及原则_《基础护理学》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检验结果正确地采集标本关系密切,护士必须了解各种检验临床意义,掌握采集标本正确方法,以保证检验结果不受影响是护理工作重要责任。二、标本采集原则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标本容器,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科别...

http://zhongyibaodian.com/jichuhulixue/1009-19-1.html

标本正确收集和保存_《临床生物化学》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正确地收集、运送和保存标本是十分重要环节,不恰当标本收集保存,往往是导致实验结果不可靠主要原因,且又往往不易被检测者发现,因而必须予以重视。⒈标本收集前应考虑因素 包括病人饮食、药物采集时间等。有些化学组成容易受到饮食成分...

http://qihuangzhishu.com/1001/363.htm

共找到935,75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