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味辛温,无毒。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细辛始出华阴山谷,今处处有之。一茎直上,端生一叶,其茎极细,其味极辛,其叶如葵,其色赤黑。辽冀产者,名北细辛,可以入药。南方产者,名杜衡,其茎稍...
...宰相,要实现利泽万民的心愿,莫过于当良医。如果真成为技艺高超的好医生,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下可以救贫贱之厄,中能保身长全。身在民间而依旧能利泽苍生的,除了良医,再也没有别的了。” 这就是后世相传“不为良相,愿为良医”的由来。那些胸怀大志的儒者,...
...目录 《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症因脉治》:独活细辛汤【处方】独活 细辛 川芎 秦艽 生地羌活防风 甘草【功能主治】外感头痛,邪在少阴,头痛痛连颊部。【用法用量】水煎服。有风,加荆芥,倍防风;有寒,加麻黄、桂枝;...
...《伤寒杂病论》桂枝茯苓白术细辛汤桂枝三两 茯苓四两 白术三两 细辛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湿气在外,因风相搏,流于经络,骨节烦疼,卧不欲食,脉浮缓,按之涩,桂枝汤微发其汗,令风湿俱去;若恶寒,身体疼痛,四肢...
...东南方所用皆杜衡也,又谓之马蹄香。色黄白,拳局而脆,干则圆,非细辛也。细辛出华山,极细而直,深紫色,味极辛,嚼之习习如生椒。其辛更甚于椒,故《本草》云。细辛水渍令直,是以杜衡伪之也。襄汉间,又有一种细辛。极细而直,色黄白,乃是鬼督邮,非...
...主治宿饮停水也。故治水气在心下而咳满、或上逆、或胁痛。【考证】小青汤证曰∶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苓甘五味姜辛汤证曰∶咳、胸满。以上二方,细辛皆三两。麻黄附子细辛汤,证不具也。(说在互考中)大黄附子汤证曰∶胁下偏痛。桂姜草枣黄辛附汤证...
...《伤寒杂病论》附子细辛黄连黄芩汤附子大者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细辛二两 黄连四两 黄芩二两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传厥阴,脉沉弦而急,发热时悚,心烦呕逆,宜桂枝当归汤,吐蛔者,宜乌梅丸。 目录 《伤寒杂病论》附子细辛...
...目录 《圣济总录》麻黄细辛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圣济总录》:麻黄细辛丸【处方】麻黄(去根节,煎掠去沫,焙)2两,细辛(去苗叶)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甘草(炙,锉)半两,白术半两,栝楼根3分。【制法】上为末,炼蜜为...
...□ 熊兴江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麻黄附子细辛汤可以温阳散寒,助阳解表,是治疗太阳少阴同病的方剂,在《伤寒论》原文中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其中“脉微细,但欲寐”为典型的少阴病特征。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分析本方证...
...□ 郭旭光 山东莱州市慢性病防治院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所致,多见于新生儿及久病体弱、营养不良的婴幼儿。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心脾积热或虚火上浮所致。遇有此症,患儿家长可取中药细辛2.5克(研末),加适量面粉,温水调成黏稠饼状,直径3...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