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明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着。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参见各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69/685.htm

黄帝明堂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著作。是我国现知最早的一种针灸专着。撰人未详。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已佚,魏晋以后此书有多种不同名称的传本及注本。主要有明堂孔穴针灸治要(后辑录于针灸甲乙一书中)及黄帝内经明堂类成。参见各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6/2896.htm

气冲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3寸(针灸资生)二说。今从针灸甲乙素问王冰注定位。②经外穴别名。医学纲目:“气冲在气海旁一寸半。”所指即经外穴气中。见该条。...

http://qihuangzhishu.com/192/1896.htm

考证诸书目_濒湖脉学

...黄帝素问王启玄注,灵枢经太苍公生死秘要皇甫甲乙 玄珠密语扁鹊脉经。 诸家注解难经吕广,杨玄操,庞安时,陈瑞孙,虞庶,丁德用,宋延臣,谢晋翁,王宗正,张元素,滑伯仁,熊宗立,纪天锡,周与权,张世贤。 ...

http://wenxue360.com/sikuquanshu/15742.html

黄帝内经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籍的传本仍被完整保存,而载于汉书·艺文志。东汉末张仲景撰伤寒杂病论、魏末皇甫针灸甲乙时,汉书·艺文志的十八卷本黄帝内经传本即已不复存在,不仅被分割为素问九卷两书,而且“亦有所亡失”。1、灵枢...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68.htm

铜人腧穴针灸针灸铜人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一卷考订详确。铜人腧穴针灸文图相兼,对统一当时经络、腧穴的不同说法考订经络、腧穴、主治等颇有意义。翰林学士夏统在序文中尝谓“王惟一素授禁方,尤工厉石……定偃侧于人形,正分寸于腧募,增古今之救验,刊日相之破漏。”这说明王氏对撰写该书...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392.html

(五)_中国医籍考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黄帝针〕隋志九卷。(旧唐志并作十卷)佚〔杨氏(玄操)针音〕本朝现下书目一卷 佚〔席氏(延赏)针音义〕宋志一卷 佚〔灵宝注黄帝九灵〕旧新唐志十二卷 佚〔黄帝九虚内经〕宋志五卷 佚〔内经灵枢经〕艺文略九卷 存皇甫曰。九卷。是本经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jikao/485-8-1.html

王叔和与脉经_名家名著_【中医宝典】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人。著名的针灸学医家脉学医家,其著作有脉经伤寒论等。 【生平】 王叔和,名熙,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一说今山东省邹县人。据针灸甲乙序称王叔是“近代太医令”,表明王叔和与皇庸谧生活年代相当靠近...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76.html

针灸甲乙_【中医宝典】

...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学等学科的内容。作者在书中不仅厘定了睮穴的部位,并且对穴位的排列采用了分部依线的方法,并从临床实践上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针灸疗法的治疗经验,可谓集睮穴主治之大成。本书适合针灸研究临床人员参考使用,也适合中医院校学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5194.html

两宋时期校正书局与医书大量刊行_中国医学通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这些古代医籍能够刊行流传至今,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其历史作用不可低估。校正医书局重修、刊行的医药书籍,现在可知的有:1、王冰注黄帝内经素问,校正后改名为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2、皇甫针灸甲乙;3、张仲景伤寒论;4、...

http://zhongyibaodian.com/zhongguoyixuetongshi/1029-13-2.html

共找到985,732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