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王安石(1021-1086)撰。作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学者的王安石,一生著述很多,此编即是其全部著述,除《周官新义》、《老子注》、《字说》等书以外的汇总,其中卷六十五《洪范传》一书,是王安石诸多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洪范传》一卷,...
...郭沫若在一篇文章中说,王安石闯了诗祸。这是指王安石的《明妃曲》,今选本皆不录,不知何故。其诗曰:“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语琵琶心自知。黄金捍拔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
...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明妃曲·其一》 原文如下: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
...反新法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标准的守旧派人士,他跟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严重分歧,几度上书反对新法。他认为刑法新建的国家使用轻典,混乱的国家使用重典,这是世轻世重,不是改变法律。所谓“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不更造也。”司马光与王安石...
...王安石之父(名益,字损之)曾为江宁通判.宋仁宗宝元二年(1039)卒于官,葬于江宁牛首山(今江宁县南).皇四年壬辰(1052)王安石自舒州通判任上回江宁祭扫父亲墓时写下此诗.诗人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省墓时沉痛的心情...
...元丰五年(1082),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从熙宁九年(1076)罢相返金陵至是时,王安石已七年未与长女相见,此番送弟,触景生情,更为思念远方的女儿,诗人饱含深情,融情入景,写下这首七绝寄予她,表达了父女之间的骨肉至情。释普闻《...
...巧言谄媚的人 adulator;flatterer 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国语辞典 奸佞之人。 漢書.卷九.元帝紀:「咎在朕之不明,亡以知賢也。是故壬人在位,而吉士雍蔽。」 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王安石《明妃曲》是咏昭君最好的诗,好在立意新。这诗前半部只写昭君的美,但不是从形象上写,而是从故事上写。昭君出来,泪湿鬓脚,自顾“无颜色”,但元帝见了,竟不能自持。原来昭君美不在容貌,而在精神,即“意态”。而画师又是个画肉不画骨的,所以“...
...后》),俞氏二兄弟便是代表。 俞紫芝的诗修洁丰整,意境高远,气质不凡。据说他的诗初时不大为人所知,后来王安石把他的诗句“有时俗事不称意,无限好山都上心”写在随身所用的扇子上,众人这才称异而看重他(《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三十七引《潘子真诗话》...
...国语辞典 斷爛,殘缺陳腐。朝報,朝廷的公報,傳抄皇帝詔令和官員章奏之類。王安石戲稱春秋經只有簡略要聞而缺乏事情的原委本末,如同斷爛朝報。見宋史.卷三二七.王安石傳。後指陳腐雜亂,缺少價值的記載。 元.王惲.編年紀事序:「若筆之無所用,則...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