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学敏 孙思邈与《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 汪机与《针灸问对》 王国瑞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王叔和与《脉经》 王焘与《外台秘要》 王惟一与《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王执中与《针灸资生经》 吴崑与《针方六集》 吴谦与《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
...张仲景《金匮要略方论》;5、王叔和《脉经》;6、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7、王焘《外台秘要》;8、掌禹锡等《补注神农本草》;9、苏颂《图经本草》宋代刻书,可分为官刻本、家刻本和仿本三大系统,官刻本指的是政府机关刻书。官刻本又有中央...
...《脉诀》问题经过几百年的学术讨论和争议涉及了文献辨伪,学术讨论,普及提高等方面,到明代中后叶总算得到了解决,但学术是要发展的要前进的,它向来不会停留在某一个里程上,因此这时就出现了如卢子繇等人的古脉法的研究。 如果说《脉诀》、《脉经》之辨...
...按∶革主亡精,芤主亡血。《脉经》言均为失血之候,混淆莫别。不过革亦有亡血者。)...
...者,是脾之乘心,子之扶母,为实邪,虽病自愈。反得弦细而长者,是肝之乘心,母之归子,为虚邪,虽病易治。反得浮涩而短者,是肺之乘心,金之凌火,为微邪,虽病即瘥。凡失血、下利、久嗽,久病之人,俱忌洪脉。”《脉经》曰∶“形瘦脉大而多气者死”,可见形...
...之腑,并在注中有“命门与肾脉通”,是台《难经》与《脉经》的观点李东垣亦同此说。《濒湖脉学》与《脉经》同。明·张三锡对《脉经》有异}义。认为:“诊脉之法,当以心肺俱浮、肾肝俱沉,脾主中州之说,王叔和守寸关尺分部位,以别五脏六腑者非也。五脏六腑...
...气口为百脉流注朝会之始故也。三部虽传而九道论隐,故奇经之脉,世无人知,今撰为图,并附其说于后,以泄千古之秘藏云。”手检图虽失传,其名固出自《脉经》,李氏于此不提《脉经》与王叔和一字,但诧为岐伯秘授黄帝,又谓自撰手检图”“泄千古之秘”云云,语涉...
...脉经》。《诸病源候论》等医籍关于变蒸的记载认为:小儿自初生起,32日一变,64日变且蒸,10变5蒸,历320日,小蒸完毕;小蒸以后是大蒸,大蒸共3次,第1、2次各64日,第3次为128日。合计576日,变蒸完毕。小儿变蒸时,机体脏腑功能逐步...
...问难》、张仲景《金匮》、王叔和《脉经》、陶弘景《肘后》,此数公者,虽曰祖述《灵》、《素》,其实以作为述。自兹以往,医事寥寥,虽著作者代不乏人,求其无偏无陂,实难多观。惟明末李时珍、张景岳、喻嘉言递出,阐明《金匮》、发泄《内经》,扫芜秽而返...
...据脉断症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可求的。 据脉断证能够达到 “脉理精微,其体难证……在心易了,指下难明”(王叔和《脉经》)。这虽然说明诊脉之难在于指下脉体难辨,但是历代医家均能做到切脉诊察疾病,辨别病证;当代也有经验丰富的名老中医、纯正中医亦能据...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