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针灸木人初考_【中医宝典】

...七十年代以来新安医学研究之稀有发现,为新安医学研究尤其在医宗金鉴》而铸造的若干具小型针灸铜人(上海中医药大学博物馆藏有一具,系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表面有经络腧穴)以及后期铸造的仿制品,且都为铜制。 这次在新安地域发现的木制针灸人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79882.html

医史_《中医名词词典》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治疗成年人的疾病的,相当于现在的内科。大夫以前太医院长官的职位相当于大夫,因此,太医院五品以上的医官都称大夫。北方人习惯称医生为大夫并沿用到现在。见洪迈《容斋三笔》。大医对道德品质和医疗技术都好的医生的尊称。带下医最早见《史记.扁鹊列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cicidian/109-13-1.html

高武撷菁辑《聚英》,针灸理论更完善_【中医宝典】

...误,乃铸男、妇、童子三铜人,累试其穴,推之人体,所取毫发不爽。 高武认为,《素》《难》典籍的问世,为针灸理论奠定了基础,大大促进逊术的发展。但世俗操针灸者,以学针灸只须实践,无需理论,即读亦仅以玉龙、金针、标幽等歌赋而已。于是,节集《内经》...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1825.html

针灸与推拿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清代前中期针灸学发展趋于缓慢和停滞,道光二年(1822)皇帝颁旨“针刺火灸,究非奉君之所宜,太医院针灸一科,着永远停止”,针灸从此在太医院消失,使针灸受到了比医学其它科目更严重的打击。但在广大群众中,针灸仍因其简便易行且有效而受到欢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93.htm

骨疼_《普济方·针灸》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以为司命无奈之何者。骨髓有病亦 矣。八十一难经疏乃云。骨会大杼骨病治此。髓会绝骨。髓病治此。是尚有针灸法也。可不针灸乎。但明堂上经云。大杼禁灸。而铜人云。可灸七壮。明堂下经云。可灸五壮。素问诸经既同。惟明堂独异。灸之可也况明堂经固云。禁穴许灸...

http://qihuangzhishu.com/601/324.htm

论针灸学之渊源及真传之难得_《金针秘传》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朝廷以世传针砭之法,方术不同,易滋讹舛,于是命尚药奉御王唯一等,考求古代明堂气穴经络之说,铸有铜人二具,天圣五年十月制成。奉诏一置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又命纂集旧闻,订正讹谬,着为《铜人针灸图经》三卷,刊刻颁布,俾资遵守。前代失传...

http://zhongyibaodian.com/jinzhenmichuan/716-4-0.html

太医院通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元代医官名。始设于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共2个,官阶为正八品以下,主要职责是办理太医院中的一般事务,属于太医院中之低级官员。...

http://qihuangzhishu.com/194/691.htm

针灸学与推拿学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按摩术等明代太医院仍用铜人考试针灸医生,因此明朝政府和民间医家均重视铸造针灸铜人。明政府在洪武和正统间曾分别指定专人铸造钢人。高武鉴于以往仅有男子铜像一种,不符实际需要,因铸男、女及童子铜像各一座,以方便取穴。此外,明代医家开始重视推拿(即...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59.htm

手热(手寒 手 手心热)_《针灸资生经》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曲池等、肩外俞、主肘寒.(千见肘.)大溪、治手足冷.(见腹胁痛.)五心之热.小儿伤食证也.大人亦然.若手足寒过节.证恶可知.当早随证针灸之.毋使至于此极方可.、犹寒也.礼记言、冬温而夏清.是已.针灸法见四肢厥....

http://qihuangzhishu.com/660/167.htm

急症针灸的简史与现状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承泣穴“目眦赤痛,禁不宜针,针之令人目乌色”(《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卷三》)。所以,在临证时应不断提高针刺技术,以适应救治需要。如鸠尾穴,《备急千金要方》认为不宜灸刺,《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该穴可治心风、惊痫、发癫、喉痹等急症,但指出“此穴...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27.html

共找到92,93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