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食物品 气虚者适宜常吃下列食品。 粳米 性平,味甘,能补中益气。早在《别录》中即有“主益气”的记载,唐代食医孟诜亦云:“粳米温中,益气。”清·王孟英还把粳米粥誉之为“贫人之参汤”,他说:“贫人患虚症,以浓米汤代参汤。”气虚者宜常食之。 ...
...气虚血瘀证是指既有气虚之象,同时又兼有血瘀病证。多由久病气虚,运血无力而渐致瘀血内停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身倦无力,少气懒言,面色淡白或晦滞,胸胁部常见固定痛处,疼痛如刺,痛处不移而拒按,舌淡暗或见瘀斑,脉象沉涩。 病机分析:本证属虚中夹...
...当口温高于 37.3℃或肛温高于 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 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 37.4℃~38℃ 中等度热 38.1℃~39℃ 高热 39.1℃~41℃ 超高热 41℃以上,持续4...
...夫发热者。非止一端。杂病中俱有发热。医者宜照各门治法治之。盖病有虚实寒热之不同。岂可一律而治耶。一论伤寒发热。是寒邪入卫。与阳气交争。而为外热。阳气主外。为寒所薄。而失其职。故为热。其脉紧而有力。是外之寒邪伤卫也。治主外。宜服九味羌活汤。...
...气虚证是指全身或局部气的减少,而导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的证候。多由久病体虚、劳累过度,年老体弱、营养不足等原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头晕目眩,自汗,活动时诸症加剧,舌淡苔白,脉虚无力。其中乏力、无力是其主要症状。 病机...
...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 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心气虚、心阳虚与心阳暴脱是由于心脏阳气虚衰,功能减退以及阳气暴脱所表现的证候,三者程度不同,往往由心气虚发展而来。多由久病体虚,禀赋不足,或年高脏气衰弱等因素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汗出,神倦,面色淡白,舌淡...
...,憎寒发热,或腰背拘急,脉见紧数,即产后外感证也。然此等外感,不过随感随病,自与正伤寒宿感者不同,故略加解散,即自痊。可勿谓新产之后,不宜表散。但当酌其虚实而用得其宜耳。凡产后感邪气,不甚虚者,宜三柴胡饮;若气虚脾弱而感者,宜四柴胡、五柴胡...
...心肺气虚证是心肺两脏气虚、功能减弱所致的病证。多由肺有宿疾,肺气虚弱,影响心脏而致心气虚弱;或高年脏腑亏损,或思虑过度,暗耗心气,进而影响肺脏等引起。 主要临床表现:心悸怔忡,咳喘气短,动则加剧,神疲乏力,面色皖白,自汗,声音低怯,胸闷,...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