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纯化试剂盒分离纯化M13单链DNA。4.引物制备可以购买通用引物或实验室合成15bp~26bp长度的引物,通常以2μg/ml的浓度贮存于-20℃备用。5.微量滴板进行大批量的模板测序时,常在密闭的微量离心管中进行与引物的退火反应,然后...
...1.陈保生,脂蛋白的分离提纯,见:王克勤主编,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4~402.WarnickGR,Albers JJ,Heparin,Mn++quantition of high density ...
...原位杂交组织化学(In situ hybridization histochemistry, ISHH)是应用已知碱基顺序并带有标记物的核酸探针与组织、细胞中待测的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结合,形成杂交体,然后再应用与标记物相应的...
...利用标记的核酸做探针与转化细胞的DNA进行分子杂交,可以直接筛选和鉴定目的序列克隆。常用的方法是将转化后生长的菌落复印到硝酸纤维膜上,用碱裂菌,菌落释放的DNA就吸附在膜上,再与标记的核酸探针温育杂交,核酸探针就结合在含有目的序列的菌落...
...1961年Hall开拓了液相核酸杂交技术的研究,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单链之间有互补的碱基顺序,通过碱基对之间非共价键的形成,出现稳定的双链区,形成杂交的双链。自此以后,由于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分子...
...细胞内的称为胞内酶;由细胞内合成而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的酶称作胞外酶。各种动物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含有酶的种类和数量差别甚大。通常所含酶的总量并不很少,但每一种酶的含量却很少,常在百万分之几至百分之几。因此酶的提取、分离、纯化与确认要靠较高水平...
...在变性解离后重组合称为复性。利用两条不同来源的多核苷酸链之间的互补性而使它们形成杂交体双链叫核酸杂交。与核酸杂交技术相对应的另一项技术被称为探针技术,它是指利用标记分子对其它分子的识别性而实现对后者进行检测的一种技术,我们把标记的分子叫探针...
...随着基因工程研究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核酸分子杂交类型和方法在不断涌现和完善。核酸分子杂交可按作用环境大致分为固相杂交和液相杂交两种类型。固相杂交是将参加反应的一条核酸链先固定在固体支持物上,一条反应核酸游离在溶液中。固体支持物有硝酸纤维素...
...RNA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占其总量的90%左右。细胞外液则无核酸存在。对于非细胞形态的病毒来说,或含有DNA,或只含有RNA,因此可按所含核酸类型的不同,将病毒分为DNA病毒与RNA病毒。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单核苷酸,所以核酸又称为多核苷酸。...
...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在使用中的限制,促使非放射性标记核酸探针的研制迅速发展,在许多方面已代替放射性标记,推动分子杂交技术的广泛应用。目前已形成两大类非放射标记核酸技术,即酶促反应标记法和化学修饰标记法。酶促反应标记探针是用缺口平移法,随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