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 【气味】酸,平,无毒。 时珍曰︰五色之芝,配以五行之味,盖亦据理而已,未必其味便随五色也。即如五畜以羊属火,五果以杏配心,皆云味苦之义。 之才曰︰青、赤、黄、白、黑、紫六芝,并以薯蓣为之使,得发良,得麻子仁、白瓜子、牡桂甚...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taste]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
...《医方考》二十四味流气饮陈皮 青皮 甘草(炙) 浓朴(姜制) 紫苏 香附(各四两) 大腹皮 丁香皮 槟榔 木香 草果 莪术(炮) 肉桂 藿香(各一两半) 人参 麦门冬 白术 赤茯苓 枳壳(炒)石菖上件每服五钱。腹中气滞,痞闷不快,胸膈走痛...
...《本草纲目》果部金橘 慈姑 乌芋 芡实芰实 莲藕 石蜜 沙糖甘蔗 猕猴桃 婴奥 葡萄西瓜 甜瓜 茗 盐麸子吴茱萸 毕澄茄 胡椒 蜀椒秦椒 枳 马槟榔 无花果波罗蜜 椰子 槟榔 海松子榧实 橄榄 龙眼 荔枝槲实 橡实 阿月浑子 榛子胡桃 ...
...《正体类要》十味参苏散治气逆,血蕴上焦,发热气促,或咳血衄血,或痰嗽不止,加黄芩、山栀,即加味参苏饮。人参 紫苏 半夏 茯苓 陈皮 桔梗 前胡 葛根 枳壳(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上用姜水煎服。 目录 《正体类要》十味参苏散 ▼ 相关...
...《本草纲目》体例《本草纲目》共52卷,载药1892种(其中李时珍新增药物374种),书中附有药物图1109幅,方剂11096首(其中8000余首是李时珍自己收集和拟定的),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
...和剂局方》:十四味建中汤【处方】当归(去芦.酒浸.焙干)、白芍药、白术(洗)、甘草(炙)、人参(去芦)、麦门冬(去心)、川芎(洗净)、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脐)、肉苁蓉(酒浸一宿)、半夏(汤洗七次)、黄蓍(炙)、茯苓(去皮)、熟地黄...
...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腧穴,即井、荣、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腧穴,...
...《博济方》二十四味万灵丸治妇人产前产后诸疾,并三十六种冷血风气等病。人参(半两) 茯苓(三分,去皮) 当归 官桂(去皮) 吴白芷 细辛 木香 牛膝左山寒水石 本 麻黄(去节) 甘草(炙) 兰香菜如无菜(只用子亦得) 防风 桔梗赤参 芎 黑...
...目录 《普济方》九味汤 《婴孺方》九味汤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普济方》卷二十六引《护命》:九味汤【处方】黄耆(锉)1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陈皮(汤浸,去白,焙)1分,白术1分,诃黎勒皮1分,防风(去叉)1分,甘草(炙...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