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宫_《手穴手纹诊治》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定位:掌中央,第二,掌骨之间,当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指点处稍外。接近中指无名指之间。主治病症:手颤,中风昏迷,中暑,晕厥,心绞痛,口腔炎,小儿惊厥,肺癌,手掌多汗。备考:出自《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营宫。《针灸大辞典》...

http://qihuangzhishu.com/136/28.htm

砭石针灸_【中医宝典】

...生存往往要大自然作斗争,常常在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干活。因而会被尖石、树枝、荆棘等划破、撞伤皮肤,甚至会碰破皮肤而流血;但偶然也有在碰伤或流血之后,却使原有的疾病减轻或消失了。经过反复多次重现后,人们自然会认识到刺激人体的某一部位或使之流血,...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3024.html

针灸科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针灸科取得了显著进展,主要表现在针灸学科的确立。针灸学科确立的显著标志,是针灸学大师皇甫谧根据《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书,参考《难经》等古代医学文献,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针灸学的经验成就,撰成《黄帝针灸...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119.htm

灸法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也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http://qihuangzhishu.com/93/441.htm

经络的组成和作用_《针灸学》_中医针灸书籍_【岐黄之术】

...经络系统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络脉和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及许多孙络、浮络等组成。(表10-1)表10-1 经络的组成经络经十二经脉意义-十二脏腑所属的经脉,又称正经作用-运行气血的主要干道特点-分手足阴三阳四组,脏腑连属,...

http://qihuangzhishu.com/93/3.htm

孙思邈阿是穴_【中医宝典】

...唐代著名大医学家孙思邈一生为民解除疾苦,留下了许多动人的佳话。针灸学中的“阿是穴”,就是他在临床中首先发现的。 孙思邈约70岁那年,一天清晨,他正在屋里编写《千金要方》。突然有一个乡邻急匆匆地走了进来:“孙先生,昨天我路过青石村,见陈阿大...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921.html

朱琏(1909-1978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现代女针灸学家。字景雩,江苏溧阳县人。原学习西医,毕业于苏州志华产科学校,于抗日战争期间担任石家庄正太铁路医院医生。后于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129师卫生部副部长兼野战医院院长,延安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华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第一副部长...

http://qihuangzhishu.com/196/601.htm

分三中毒解救_【中医宝典】

...分三中毒解救 (Scopo1iae Carnio1icoidis) 【别名】山茄子、山野烟、大搜山虎等。 【功效】解痉止痛,祛风除湿。 【不良反应机制】三分三有大毒,全草和根中含有托品类生物碱,有类似阿托品样的作用,主要作用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6647.html

陈汉平_论文_中医名医大全_【中医宝典】

...乙组取大椎、肾俞、脾俞。每穴灸3壮,两组穴位交替使用,隔日灸,每周3次,共计24次为一疗程。治疗结果:显效56例,有效130例,无效37例,总有效率83.41%。 试论针灸学的任务、目的研究方法 出处:上海针灸杂志 1996年第15卷第2期...

http://zhongyibaodian.com/mingyi/chenhanping/520-2-3.html

冷灸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针灸学名词。热灸相对而言,不用任何热源进行灸治的方法。如药物发泡灸等。...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23.htm

共找到374,650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