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阳证,伤寒外感,四肢微厥,邪热入里,大便燥,小便赤而涩少,是谓热也。惟阴证内感,阳走于外,虚热在皮毛之间,肺气受邪,下输于膀胱,故令小便如灰汁,兼胃虚不能食。戊与癸合,虚邪所化,赤如灰汁,色虽如此,但溺时或剂茎中不涩而快利也。...
...夫伤寒言证不言病者,厥有旨哉!证之一字,有明证、见证、对证之义存焉。如妇以证奸,赃以证盗,刃以证杀,不容辞而无所逃其情矣。且人之心、肝、脾、肺、肾在人身中,藏而不见者。若夫口、鼻、舌、耳、目则露而共见者也,五脏受病,人焉能知之?盖有诸中,...
...作者:张登 朝代:清·康熙戊申年 年份:公元1668年 自序 白苔舌总论 黄苔舌总论 黑苔舌总论 灰色舌总论 红色舌总论 紫色舌总论 霉酱色苔舌总论 蓝色苔舌总论 妊娠伤寒舌总论 ...
....辨症之法.凡见纯热无寒而口渴者.即是温热.非伤寒也.但看舌苔白黄而燥者.乃阳明见象.纯红而燥者.乃少阳见象.阳明宜存肺胃之津.少阳宜顾肝肾之液.前阳明新法.已陈温热之概.兹专以少阳温病为主.而兼以手三阴为治焉.邵评∶纯热无寒而口渴.伏气...
...人伤于寒,有阴阳二证,阳证不具论。中所谓阴证者,传经之阴证,即三阳热病。以次及于三阴,而见腹满咽干,口燥渴,烦满,囊缩诸证是也。有直中之阴证,乃寒邪不由阳经直入三阴而来,无热恶寒,唇青舌卷,厥冷自痢等证是也。有传阳变阴之阴证,即阳病汗下太...
...舌见尖白根黄.其表证未罢.须宜解表.然后方可攻之.如大便秘者.用凉膈散加硝黄泡服.小便涩者.五苓散加木通合益元散加姜汁少许.以白滚汤不拘时调服.(图)【介按】凡表证如风热暑燥.皆有黄舌.惟伤寒由表入里.传至阳明之府.其舌必黄.由浅转深.今...
...病证名。见《此事难知·辨阴阳二证》。①八纲中的里证、寒证、虚证。②阴寒内盛或阳气虚衰之证。多见面色苍白,蜷卧肢冷,静而少言,语声低微,呼吸微弱,气短乏力,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腹痛喜按,得热则减,舌淡胖嫩,苔滑润,脉沉细无力等症。③外科疮疡...
...舌有黄心色者.必初白苔而变黄色也.皆表而传里.热已入胃.宜急下之.若下迟必变黑色为恶症.为恶亢害鬼贼.邪气深也.不治.宜用调胃承气汤下之.(图)【介按】伤寒由表入里.舌苔必然先白后黄.及至纯黄无白.邪已离表入里.即仲景所云“胃家实”也.因...
... 第十证 表里两证俱见歌 第十一证 三阴三阳传入歌 第十二证 阴阳两感歌 第十三证 阳证阳毒歌 第十四证 阴证阴毒歌 第十五证 太阳阳明合病歌 第十六证 太阳少阳合病歌 第十七证 三阳合病歌 第十八证 太阳少阳并病歌 第十九证 阴证似阳歌 ...
...尤宜。此证若胎黄不燥,在冬月,宜附子理中汤合小承气汤下之。大抵舌有积胎,虽见阴象,亦是虚中有实,急当攻下,但与常法不同耳。又中宫有痰饮水血者,舌多不燥,不可因其不燥,而延缓至误也。(中暑证夹血,多有中心黑润者,勿误作阴证治之。)纯黑舌 遍舌...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