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容 《新序》是刘向(公元前79-前8)收集或编写的一部著名的道德说教性的轶事和历史传说的汇编。通行本共有166个条目,分为10卷。人们还从其他资料中收集到59个条目的佚文。该书的绝大部分条目都是对早期哲学或历史著作中的材料摘录后加以...
...经外穴名。见《中国针灸学》。在环跳穴与腰俞穴连线的中点。主治坐骨神经痛。直刺1-1.5寸。艾炷灸5-15壮;或艾条灸10-30分钟。...
...后,1950年正式出版书名为《新编针灸学》。1955年中医研究院在北京成立时,为第一任院长。 在抗日战争中,他率先响应毛主席的“要团结西医发挥中医作用”的号召主动拜老中医为师,学习和应用针灸学。解放战争中,他亲自向刘邓大军纵队卫生领导干部...
...经外穴名。《肘后备急方》:“葛氏治卒腰痛诸方,不得俯仰方,正立倚小竹,度其人足下至脐,断竹,及以度后,当脊中,灸竹上头处,随年壮。”近代《中国针灸学》列作经外穴,名竹杖。在后正中线上,当与脐相对之脊骨处。主治腰痛,便血、吐血、衄血,痔疮,...
... 随着砭石的广泛应用与实践,人们又发明了骨针与竹针。当已经有能力烧制陶器时,又发明了陶针。随着冶金技术的发明,人们又发明创造了铜针、铁针、银针、金针,丰富了针的种类,扩大了针刺治疗的范围。 中医古籍《内经》中记载了古代"九针"的长度、形状及...
...经外穴名。见《中国针灸学》。在足底,当第二、三趾骨间,与内庭穴相对处。主治足趾疼痛,小儿惊风,癫痫,胃痛等。直刺0.3-0.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陈延之,著名的针灸名家。其著作有《伤寒论》与《小品方》,两书并列为医家必修之书。 【生平】 陈延之,生卒年月不详。据《小品方》佚文记载:其常随师“诊之共察”,曾行医荆州、扬州,“治愈江夏太守痢”,能出入宫廷及士族豪门。由此推断陈延之是一位...
...定位:在腕关节尺侧凹陷处,尺骨茎突实与三角骨之间。主治病症:腮腺炎,热病,耳鸣耳聋,臂外侧痛。备考:出《灵枢·本输》。《会元针灸学》:“阳谷者,手太阳经锐骨下空处如洞,故名阳谷。”...
...证治、理论、处方均有总结,而且与前代不同之处是推拿术较多应用到正骨和小儿科疾病治疗中。另外,还发展了自我按摩法。明代推拿术在儿科应用较多,清代医家熊应维《小儿推拿广意》是比较通浴的小儿按摩专书,在儿科专书中,也广泛应用推拿术,如陈复正之《幼...
...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也是针灸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灵枢·官能》篇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也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