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蒙药_【中医宝典】

...方剂方面知识也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丰富。内地和国外一些药物进入了蒙古地区,蒙古草原特产肉苁蓉等药物也传送到内地和国外。各地药物广泛交流,也丰富了蒙药学、方剂学内容。 16世纪以后,随着经济文化发展,传统古代蒙医药也有了进一步...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066.html

中国古代著名医书简单介绍_中医常识偏方_【中医宝典】民间中药偏方

...阴阳五行学说解释生理、病理现象,指导诊断治疗;把阴阳对立统一看成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发展、变化普遍规律。人体在正常情况下阴阳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破坏,就会生病,强调精神社会因素对人体及疾病影响及疾病预防,反对迷信鬼神。全面总结...

http://zhongyaofangji.com/pianfang/4835.html

官方教育--明代_针灸文化_【中医宝典】

...明代针灸医学发展较快,明代政府相当重视针灸医学教育。 机构设置 明代针灸医学发展较快,明代政府相当重视针灸医学教育。明承袭元制,设立专门教育管理机构,中央有太医院,各府、州、县设置医学,促进了针灸医学教育及医政管理,明太医院中仍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415.html

明代卫生保健_【中医宝典】

...明代采矿、冶炼、纺织、印染诸种工业发展,使职业病成为突出问题。人们在和职业病斗争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认识,推动了职业病研究,提出一些相应劳动卫生措施。明代卫生知识进一步普及,人们卫生观念和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防疫措施,也有...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2718.html

《伤寒杂病论》对方剂学贡献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方剂学成就是《伤寒杂病论》主要贡献之一。汉代是方剂学发展时期,《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记有经方11家,274卷,但魏晋以后已亡佚。东汉末年成书《伤寒杂病论》,必然对秦汉以来医家遗方及同时各家方剂进行了广泛择取。它以六经辨证和...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79.htm

舌诊起源发展(二)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以上种种原因,舌诊学发展一直较为缓慢,其转折点是从明代开始,到清代湿热学说兴起,舌诊学发展始进入了余盛时期。 明清以后,舌诊学得到广泛应用和全面发展,尤其清代温热学说兴起,对舌诊重视和研究远远超过了脉学,舌诊论著,层出不究,...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1.html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社会和医学发展都产生消极影响,但是道术中有不少医药保健有关养生学内容,炼丹过程也积累了丰富化学和药物学知识,为道教典籍和相关书籍所保存。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所独尊儒家学说,此时期因佛教和道教兴盛受到很大冲击,但仍是封建统治基本...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85.html

明代医事制度_中医文化中医发展_【中医宝典】

...明代医学归属礼部,其组织机构和职官设置,大体沿袭宋元旧制而有所损益,各个时期医事制度也有所变化。 一、中央医药机构 (一)太医院设置 朱元璋自称吴王之初(1364),即仿元制设置全国性医药行政管理机构——医学提举司。司中设有:提举、...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263.html

金元医学争鸣创新评价_《中国医学通史》_中医杂集书籍_【岐黄之术】

...学派护养脾胃基本观点,发展成为辛凉解表、甘毒护阴温病学说。此外,易水学派创立药物学理论,在明代《本草发挥》、《本草纲目》等著作中得到较完整继承,并成为现代中医药物学理论重要内容。金元医家创制大量新方,被后世重要方书收录,如《普济...

http://qihuangzhishu.com/1029/211.htm

第八章第三节丰富药物学知识_【中医宝典】

...文物中,也有铁冬青、金银花等壮医常用药。" 在《三七具有抗癌作用。目前,国内外对田七开发研究方兴未艾。从田七牙膏、田七花茶到云南白药以及多种心血管疾病防治药品,都以田七为主要原料或重要成分,产值数以亿计,由此可知壮药对我国药物学乃至世界...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340.html

共找到931,08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