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统宗》、徐春甫《古今医统》的“背部穴图”、“腹部穴图”中的错误。较之前代针灸腧穴书,此书的腧穴定位更具体,刺灸法、主治症更全面,更切合临床实际,具有较高临床实用价值,值得认真研究。 《循经考穴编》考证了人体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循行路线及交会...
...凡度周身孔穴远近分寸。以病患男左女右。取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文。相去为一寸以薄竹片点量分寸使用。或有人手长身短。或身长手短。或人长胸腹短。或人短胸腹长。揣穴尤宜用意。凡穴不离分肉之间。动脉之中。是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其经脉粗细...
...先贤言∶诊脉难,取穴尤难。取穴之准,宜先审定各脏各腑经络之穴,悉遵《铜人》图注,始之以肺经,终之以督脉。其后所列正身、覆身、阳掌、阴掌、足部各图,是本周于蕃而又参诸家之说,大半《铜人》图所未载,亦仍其旧,以图之注之。是书按摩各法,纯以手法...
...《针灸资生经》分部穴图 现收藏于北京图书馆藏。 作者:宋·王执中 年代:1180~1195年 版本:元天历广勤书堂刊本 收藏单位:北京图书馆藏...
...滑肉门穴 滑肉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阳明胃经。在上腹部,当脐中上1寸,距前正中线2寸。布有第九肋间神经分支,第九肋间动、静脉分支及腹壁下动、静脉分支。主治胃痛,呕吐,呃逆,肠鸣,泄泻,癫狂等。直刺0.8-1.2寸。艾炷灸3-...
...起来,注有穴位名称,绘制成图,为铜人注解。书中详述各个针灸穴位间的距离长短,针刺的深浅尺度,以及主治、功效等项,图样完整,内容丰富,经穴较多而系统,是我国古代针灸典籍中一部有重大价值的针灸学专著。 王惟一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结合前人及本人...
...俞府穴 俞府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阴肾经。在胸部,当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布有锁骨上神经的前支和乳房内动、静脉的前穿支。主治咳嗽,气喘,呕吐,不嗜食,胸痛等。斜刺0.3-0.5寸,不宜深刺。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
...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 历代针灸医家将之列为要穴,亦与其主治有关。如《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胆病者,善太息,口苦,呕宿汁,心下澹澹,恐人将捕之,嗌中吤吤然数唾,在足少阳之本末,亦视其脉三陷下者炙之,其...
...痛等。直刺0.5-1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取穴方法〗 腹结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l.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取穴。 《针灸甲乙经》:“在大横下一寸三分”;《类经图翼》:“去腹中行三寸半”;《...
...迎香穴 迎香,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另名冲阳。属手阳明大肠经。手、足阳明之会。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支及面动、静脉和眶下动脉。主治鼻塞,鼻衄,鼻渊,鼻息肉,口眼斜,面痒浮肿,及胆道蛔虫症等。斜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