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胺碘酮:心肌梗死近期出现的室性期前收缩或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其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多项循证医学试验结果显示:A.心肌梗死后如预防性应用Ⅰ类抗心律失常药,发现能显著地增加死亡率。而恩卡尼(英卡胺)、氟卡尼、莫雷西嗪(乙...
...,同时用非特异性人IgM包被微板作为对照(图9-9)。当试验孔为阳性、对照孔为阴性时可基本确定为抗Id抗体。图9-9 用ELISA间接法检测鼠源性单克隆抗Id示意图二、抗独特型抗体在医学中的应用抗独特型抗体不仅对于免疫应答调节的理论研究具有...
...由哈尔滨医科大学与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后周晋,首次运用基因钳等方法,揭示多种中药纯品有否抗心律失常作用及其机理,其中一些研究结果推翻既往研究结论,为指导抗心律失常中药的科学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近年,国内先后开发研制几种抗...
...%以上。本文通过检测血清抗Hp抗体IgG阳生的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治疗前后抗Hp抗体变化,探讨其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经胃镜确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行粘膜组织培养或/和涂片检测Hp阳性,同时采用间接酶联免疫以...
...目前常用的是改良的Vaughan williams分类法(1984),按细胞电生理和临床应用分成四类,并将Ⅰ类分成三个亚类。第Ⅰ类:膜抑制剂。主要降低心肌细胞对钠离子的通透性,使心肌动作电位0相上升速度及幅度降低,从而减慢传导,同时使膜...
...不同的治疗方法如药物、电除颤、射频消融或安装起搏器等,纠正了心律失常,便可维持正常或接近于正常的血液循环状态。 (2)减轻或消除症状:多数心律失常的病人有一定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无力等症状,甚至因此而影响睡眼、工作、休息及...
...,为引起心源性猝死的危险因素之一。现有大量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复杂性及不断增加的副作用以及导致心律失常的问题,使临床医生对患者选择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往往采取慎重态度。 仲小玲将13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对照组54例,两组均给予...
...1. 如为循环骤停,静脉(或骨髓内)输液仅供急救用药途径,输液速度仅为维持径路开放。 2. 输液选用等渗无糖溶液,根据血糖测定决定输用葡萄糖与否,推荐用小儿微量输液器或微泵。 (三)复苏后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复苏后心律失常都继发于缺氧、...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及死亡的重要因素,因而抗栓治疗在心脑血管疾病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如何正确使用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以及用药后如何有效监测是临床工作者需要关注的问题。只有更好地掌握用药适应证、了解药物作用...
...目前,大豆肽产品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开发和应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1999年10月20日确认“食用大豆蛋白有助减少心血管发病率”,FDA正式批准颁布有关大豆食品用于食品标签及标贴中的健康通告。2000年,日本已批准...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