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自然哲学特征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中医把病人在一定时域内呈现的一组症状体征的病象概括为证。“证”一词,最早见于晋代王叔和《伤寒论》中“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其“头项强痛而恶寒”大抵是现象,“脉浮”是意象,“太阳之为病”则是法象。故从中国传统...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4.html

大惊卒_《幼幼集成》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幼科以此为急惊,故详辨明之)张景岳曰,小儿忽被大惊,最伤心胆之气。《内经·口问篇》曰∶大惊卒,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经脉空虚,血气不调,乃失其常。此《内经》概言受惊之病有如此,矧小儿气血尤非大人之比。若受...

http://zhongyibaodian.com/youyoujicheng/630-8-16.html

则气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病理学术语。九气为病的机理。谓大惊卒,则导致气机下陷。出现肾气受伤的一系列病证,如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则气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91/132.htm

则气下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病因病理学术语。九气为病的机理。谓大惊卒,则导致气机下陷。出现肾气受伤的一系列病证,如二便失禁,遗精滑泄等。《素问·举痛论》:“悲则气消,则气下。”...

http://qihuangzhishu.com/191/352.htm

肾志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生理学名词。指恐为肾之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脏为肾……在志为。”肾精气充足则脏腑强健,胆气豪壮;肾精气不足则脏腑失其滋润与温煦,功能低下,胆弱易。...

http://qihuangzhishu.com/193/1501.htm

喜伤心胜喜解_《吴医汇讲》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心有所乐谓之喜,何反谓其伤心哉?凡人之气,以平为期,不及者病,过者亦病。《经》曰∶“心藏神,神有余则笑不休。”试即以“不休”二字味之,乃乐之过而失其正也。当此乐以忘忧之际,有放心而不知求其心,所藏之神不亦因之而涣散乎?至于能胜喜,其义维...

http://zhongyibaodian.com/wuyihuijiang/750-10-8.html

惊悸总论_《证治准绳·杂病》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或问惊悸怔忡恐怖之别,曰悸即怔忡也。怔忡者,本无所惊,自心动而不宁。惊者,因外有所触而卒动。张子和云∶惊者为自不知故也,者为自知也。盖惊者闻响即惊,者自知,如人将捕之状,及不能独自坐卧,必须人为伴侣,方不恐惧,或夜必用灯照,无灯烛亦...

http://qihuangzhishu.com/571/109.htm

病机学研究方略_【中医宝典】

...中国中医药报 证研究的切入点应立足于病机方面。中医认识疾病,主要是“谨守病机,各司其属”。 “七五”以来,证研究侧重在诊断标准、疗效评价标准、病证结合、方证结合,而病机学研究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病机研究重在阐明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的...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0495.html

惊悸_《医学心悟》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惊者,惊骇也。悸者,心动也。者,畏惧也。此三者皆发于心,而肝肾因之。方书分为三门,似可不必。经云∶东方青色,入通乎肝,其病发惊骇。惊虽属肝,然心有主持则不惊矣。心惊然后胆怯,乃一定之理。心气热,朱砂安神丸主之。心气虚,安神定志丸主之。悸...

http://zhongyibaodian.com/yixuexinwu/657-9-8.html

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全诗赏析【古诗名句大全】

...出自:两汉的《长歌行》类型:植物原文如下: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http://wenxue360.com/mingju/4140.html

共找到66,85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