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绿豆,能杀人。甘、涩、平。入手太阴经气分。助筋骨,行营卫,润肺气,助阳道,去虫蛊,消谷食。配芜荑、杏仁、肉桂,蜜丸含咽,治口咽痛痒。去壳衣蒸用,生嚼亦可。多食引火入肺,大肠受伤。忌同鹅肉食。(生断节风。)...
...甘涩温有毒。《本经》主腹中邪气,去三虫,蛇螫蛊毒,鬼疰伏尸。发明 榧实,肺家果也。性温散气,故能去腹中邪气。三虫诸疾,火炒食之。引火入肺,多食则大肠受伤。小儿黄瘦有虫积者宜食,与使君子同功。观《本经》主治可知。...
...此脾热而因乎心热也,遂至口中流涎,若不平其心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涎不能止,方用芦荟 桑白皮( 各壹钱) 黄连 薄荷 半夏( 各参分) 茯苓( 贰钱) 甘草( 壹分)水煎服。此心脾两清之圣药也,引火下行,而疳自去矣。...
...病证名。指因虚火引起齿衄的病证。《医门补要》卷上:“病后中虚,使脾不统血,无根之火逼血上涌牙缝而出。脉虚弦,用六味汤加肉桂三分引火下降。误与苦寒制火,反大涌出,不治。若胃经实火,口臭脉数有力,宜投犀角地黄汤。”参见齿衄条。...
...决不差错。此种虚痛,若亦以治实火之法治之,是人已下井而又益之石也,故不特不可用寒凉,并不可用发散,盖虚火必须补也。然徒补肾水,虽水能制火可以少差,而火势太盛未易制伏,又宜于水中补火,则引火归原而火势顿除,有消亡于顷刻矣。方用引火汤主之,一剂...
...其可以治疗“喉舌口疮”。 涌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具有滋阴降火、开窍宁神的作用,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昏厥、咽喉肿痛等多种病症,作用广泛,取穴方便,易于操作,为穴位贴敷疗法常用穴位之一。在外治法中可以起到滋阴补肾,引火下行,平肝潜阳,醒神...
...国语辞典 一種引火的條狀物。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發燭引宋.陶公穀.清異錄:「夜有急,苦於作燈之緩。有知者,批杉條,染硫黃,置之待用,一與火遇,得燄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貨者,易名『火寸』。」...
...或问∶百会穴生疽何如?曰∶此名玉顶发,初如麦米,顿增痛楚,寒热大作,由虚阳浮泛,宜以盐汤下八味丸,引火归源,甚则黑锡丹。或元气素浓,六阳经受风邪,风火相扇,脏腑热毒上攻而然者,宜黄连消毒饮兼玉枢丹、胜金丹,更以附子切片,置涌泉穴灸五壮,以...
...口腔粘膜白斑 【辨证】肾阴虚损。 【治法】滋补肾阴,引火归原。 【方名】六味地黄汤加味。 【组成】熟地20克,山药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萸肉10克,茯苓20克,肉桂3克,寸冬10克,石斛5克,半夏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
...族嫂程氏环跳穴边肿痛,憎寒发热,不能动止,寝食俱废,头重恶心,上身热下体冷,天明乃退,口干,舌上白苔甚浓。以柴胡、防风、桂枝解其寒热;以苍术、黄柏、五加皮、桃仁、赤芍药治其痛;木通利其湿热且引火下行;甘草调和诸药,使各得职一帖而痛止大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