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药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茶酒任下。 目录 《冯氏锦囊秘录》加减大造苦参丸 《丹溪心法附余》加减大造苦参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冯氏锦囊秘录》加减大造苦参丸 治大风疮,及诸风赤白癜风神效。苦参(一斤) 蔓荆子 牛蒡子 何首乌 ...
...目录 《民间验方》苦参天麻酒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民间验方》:苦参天麻酒【处方】白藓皮200g 露蜂房75g 天麻80g 苦参500g 黍(即黄米)5kg 细曲750g【炮制】将上述4味药材捣碎,装入纱布袋内;同入锅中,加水...
...与上焦肺气不宣,上下失调,故尿道不通,如仅着重下焦湿热,徒利无益。因师古人上通下利之旨,用宣肺开窍诸品,佐渗利清热药为引导,当可收桴鼓之效。拟用当归贝母苦参丸(改汤)加桔梗、白蔻、鸡苏散等。果二剂而小便通利,不咳,尿黄而多,此湿热下降之征兆...
...内外两证,皆分阴阳。阳证实热,阴证虚热。实热易治,虚热难疗。若以治实热者治虚热,未有不误者也。然而治虚热者,往往以实热之药误人而不悟。何故?盖实热者,表里皆热;虚热者,表热而里不热。人但见其表之热,即不问其里之如何,概以寒凉投之,以为彼既...
...小儿多不肯服药,强之亦不能多进,然病势猖撅,非药方不能驱逐,痘属虚寒者,尚可延绵数日,属实热者,火性急速,药不可缓,故惟宜重剂脓煎,止用头服,则药功方能胜病。至于乳母,亦宜服大剂,使乳汁亦有药力。但解毒寒凉之药,不可痘初轻服,盖痘毒本于胎...
...鸦胆子治休息痢,歙《程杏轩文囿医案》甚称其功效,用三十粒去壳取仁,外包龙眼肉捻丸,每晨米汤送下一二服,或三四服即愈。此药味大苦而寒,力能至大肠曲折之处,搜逐湿热,《本草》不载,见于《幼幼集成》,称为至圣丹,即苦参子也,药肆多有之。吾里名医...
...豆科植物苦参的种子。7~8月果实成熟时采收,去其荚壳,晒干收藏。 【化学成份】种子含油14.76%;另含少量金雀花碱。 【性味】《纲目》:"苦,寒。" 【功能主治】①《唐本草》:"明目。"②《四川武隆药植图志》:"为健胃剂及驱除蛔虫药。" 【...
...目录 《普济方》加味苦参丸 《医学入门》加味苦参丸 ▼ 相关方剂 ▲ 返回目录 《普济方》卷一一五:加味苦参丸【别名】苦参丸【处方】苦参1斤,荆芥半斤,何首乌,白僵蚕2两,香白芷,川芎2两,赤芍药2两,大黄1两,白花蛇1条。【制法】上为...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苦参汤”。【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芩、连、大黄、黄柏、苦参等一派苦寒药中但得芎䓖一味和血,蒺藜一味透风,甘草一味解毒,煎汤渍布,频搨疮上自愈。【摘录】《千金》卷五...
...糯米泔浸,蒸晒用。元参为使,恶贝母、菟丝、漏芦,反藜芦,野槐根也。苦,寒,无毒,性沉。足厥阴、太阳、少阴药也。补阴益精,明目止泪。治湿热血痢,住肠风血泻。兼疗大风疥癞,最除痈肿阴蚀。溺赤疸黄之疾,积聚症瘕之 。清乙木而杀虫,利壬水而泄热。...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