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说:“一日重按乃得。”《千金方》亦引用了这一说解。《察病指南》亦说:“重按乃得。”《诊家枢要》说:“重手乃得。”其他脉学诸书如《脉诀刊误》、《伤寒六书》、《太素脉秘诀》、《濒湖脉学》、《寿世保元》、《景岳垒书》、《通雅脉考》、《医宗...
...并不像卢氏、俞氏独宗古法否定后世法的态度和作法。 《脉学辑要评》为清末廖平取丹波氏此书评注而成,廖氏为著名今文经学家,于古籍有很深湛的功力。又兼具今文家思想开拓的特点,当时《太素》初由日本传回,廖氏遍考元明以来诸家所见之古经文献,足徵信心更大...
...雷真君曰∶脉诀,《内经》已畅言矣,王叔和又发明之,予又何言。虽然尚有未备者,不可不一论之。脉诀,大约言愈多则旨益晦,吾独尚简要以切脉,不必纷纷于七表八里也。切脉之最要者在浮沉,其次则迟数,又其次则大小,又其次则虚实,又其次则涩滑而已。知此...
...明代医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以医术闻名于当地,后旅游并行医于河北、河南、江浙和广东等地,疗效卓著。喜言太素脉,着有《体仁汇编》五卷(1549年)。此书摘录王叔和、李东垣脉诀药性等书及治验方药,及同县赵铨《太素钞》之精萃等。另着有《潜溪...
...〔一〕浮者阳也.指下〔寻〕(按)之不足.举之有余.〔再再寻之如太过〕(脉在肉上行)曰浮.主咳嗽气促.冷汗自出.背膊劳倦.夜卧不安.脉诀曰.如太过曰浮.既曰举之有余矣.如何而太过.曰太过.则浮洪浮紧浮弦之脉.如何诊之.脉经并无如太过之文.又...
...运则机缄穷,一毫不续则穹壤判。伪诀以短脉为中间有,两头无,为不及本位。据其说则断绝不通矣。夫脉以贯通为义,若使上不贯通,则为阳绝;下不贯通,则为阴绝;俱为必死之脉。岂有一见短脉,遂致危亡之理乎。戴同父亦悟及于此,而云“短脉只当见于尺寸,若关中...
...健人脉病号行尸.即如前诀所云.春中诊得夏须忧之类.又如前诀所云四十一止.四年三十一止.三年之类.人虽无病.而脉已病.死期不远.而步履如常.故名曰行尸耳.病患脉健亦如之.如病泄泻失血.产后形容羸瘦.脉反见洪大而数健者.为病脉相反.亦死证也....
...余浪游者三十年,托刀圭以糊口,而无以辞负笈者,顾其中胡能不自愧也。所慨俗医称津筏者,则先《难经》、《脉诀》。《难经》出自秦越人,其纯驳固未易论。尤怪脉者所以定吉凶,决死生,至渊微也。苟阡陌之不存,又何有于源季。宋之高阳生,一妄庸人,假...
...脉学著作。不分卷。清·吴甡选辑。约刊于1710年。吴氏此编的脉学部分,基本上取材于《王叔和脉诀》和《濒湖脉学》,后附望、闻、问及小儿色诊。书中叙述各脉体象以《濒湖脉学》二十七脉为宗,删去原《王叔和脉诀》中七表八里九道脉。全书内容辑自前人,...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