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的临床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类?师日:其自浮而弱,面乍白乍赤。”都说明精神情绪对脉象有影响。其他如气候等对脉象亦都有影响。这些问题都应考虑在内。 舌也同样存在个体的差异,例如由于生理的原因,舌质可稍红或稍淡,《舌指南》引《利济外乘》中说:“无病之舌,形色各有不同...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306.html

《内经》要(并附名公诸论注)_《古今名医汇粹》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之术】

...于寸。此尺内两傍季胁也。尺列以候肾,尺内以候脾中。人身背包乎外,胸腹隐于手足之里,故两肾附于背脊者,谓之外。二、膀胱、三焦之在腹者,谓之内,故内以候腹中,所谓腹中者,凡大小、膀胱、命门皆在其中矣。中附上,左外以候肝,内以候膈;右外以候...

http://qihuangzhishu.com/631/19.htm

中医四----切_【中医宝典】

...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8845.html

大小痈论治_《类证治裁》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之术】

...小肠在脐之左,关元穴属小肠。患痈则左腿不能伸。大肠在脐之右,天枢穴属大肠。患痈则右腿不能伸。部位虽分,为病相似,治亦略同,故《金匮》、《千金》概名痈也。其症小腹痞肿,按之痛,小便数似淋,发热,时自汗出,复恶寒,身皮甲错,腹皮急如肿状,...

http://qihuangzhishu.com/592/303.htm

_《温病正宗》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马元仪谓∶三阳症亦有微弱不起者,以邪热抑遏,不得外达,待清其热,则自起,勿谓阳衰微也。二公论,与栗山前说均合,乃经验日久,确切不易之理解,为医者当切记之。)凡温病,中洪长滑数者轻,重则沉,甚则闭绝。此温病与伤寒沉异治之...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bingzhengzong/723-7-3.html

经络与色学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对色的提出始于《内经》,《内经》有“色诊法”、“色尺诊法”的提出,虽然《内经》对色、各有专门论述,并且亦有四的专论,但《内经》既然以经络为特点,在经络中色诊和又为主要内容,因此色诊与的关系相当密切,往往相提并论。 ...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49.html

在现代诊疗疾病中的意义_诊断基础_【中医宝典】

...在现代临床诊疗工作中,中医亦使用一部分现代医学的病名诊断。这就与中医的珍法包括发生了交叉重复等问题。因为为了明确西医性质的病名,需要现代医学的指标,而在治疗中,又需要明确的中医诊病辨证,否则将是无法合理使用中医中药等疗法的。 在辨证中...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duan/a11293.html

如何正确应用_中医切诊_【中医宝典】

...是一种简便而细致的诊断方法,要想摸得准确,除掌握各种脉象特点,反复实践,认真分辨外,还要采用正确的诊脉方法。 诊脉时,要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并注意使手臂位置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畅通,不致...

http://zhongyibaodian.com/qiezhen/a11588.html

家枢要》_中医诊治书籍_【岐黄之术】

...作者:滑寿 朝代:元 年份:公元1359年 序 脉象大旨 左右手配脏腑部位 五脏平脉 四时平脉 呼吸沉浮定五脏 三部所主 诊脉之道 阴阳类成 妇人脉法 小儿 家宗法 附录 诸脉条总论 ...

http://qihuangzhishu.com/217/index.htm

中医切诊_中医四_【中医宝典】

...病之数类 二十八及主病之虚类 反关脉、斜飞详细介绍 趺阳、太溪介绍 趺阳脉诊脉法 伏脉之单脉介绍 伏脉之相兼介绍 浮之单脉介绍 浮之相兼相关介绍 腹的诊治方法 腹介绍 腹诊脉的部位之单脉介绍 各种脉象的程度 ...

http://zhongyibaodian.com/TCM/zhongyiqiezhen-712-1.html

共找到168,305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