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致病病原体的检测 这些外源入侵的基因,一旦阐明其部分核酸序列,就可以设计引物或探针,用PCR、PT-PCR或杂交方法来检测,其范围包括细菌、病毒、原虫及寄生虫、霉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和支原体等一切微生物,PCR诊断的特点是可以选择其基因...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对烷化剂有抗药性者为应用泼尼松的指征,能特异性溶解慢淋淋巴细胞,常用剂量为20~60mg/d,见效后可用间歇维持,每周服2日,40~60mg/d,一般不主张长期应用。也有主张应用短程(5天)泼尼松较多量(...
...快速、准确预测MDS。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MDS)又称白血病前期,其中约30%的MDS可演变成白血病。淋巴细胞微核检测是一种快速敏感的测定机体损伤的早期生物学反应指标,也是肿瘤早期检测的诊断指标。王永才等科研创新改良淋巴细胞微核4项检测指标...
...从临床治疗角度,将本病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两大类,然后再分各自的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根据细胞形态学和临床预后的不同,将ALL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L1型:以小淋巴细胞为主,胞浆极少,...
...国内学者(赵刚等,1994)曾在本病CSF中检测到Ⅱ型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并用PCR方法检测出其特异性DNA。Bohr等(1999)亦用同样方法检测出CSF中肠道病毒的RNA序列。国外报道2例AIDS并发急性脊髓炎,脑脊液PCR证实为带状疱疹...
...白血病及淋巴瘤有关的反转录病毒。但白血病病毒与淋巴细胞白血病之间的关系尚未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上述因素不能充分解释所有病例的发病原因,尽管有许多线索,但多数病例的发病因素仍然不清楚。一般认为,白血病的发生反映了多种遗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细胞免疫学标记、遗传学、分子医学水平。在治疗方面由于新的抗白血病新药不断出现及细胞动力学的发展和许多有效的支持治疗和技术的应用,使急性白血病疗效明显提高。如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率达95%以上,其中三年无病存活率已超过50%,目前认为...
...肾上腺皮质激素,不然将导致症状缓解,延误诊断。 3.某些感染性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弓形体病、巨细胞病毒感染均可有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并外周血可见异形淋巴细胞,鉴别主要靠细胞形态学检查。 4.此外急淋中的非白血病性白血病型亦要与...
...伴颗粒淋巴细胞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大颗粒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Large granular lymphocytic leukemia,LGLL),1977年开始提出,是一种伴外周血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
...~0.021 (0~2.1%)。 淋巴细胞: 0.107~0.431 (10.7%~43.1%)。 增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原和幼淋巴细胞增生...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