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酒——疥癣病_【中医宝典】

...,阴痒带下,身白癞疮。 【用法】每于食前温饮1小杯约10毫升。 注:遍身白点,搔屑落,或痒或痛,色白渐展,称为白癞。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448.html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内涵与框架构建2_【中医宝典】

...寒凉者胀,适温热者疮。下则胀已,汗则疮已”。“西北气散而寒之,东南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高下理,地势使然也”(《素问·五常政人论》。从气化理论中中医提出了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卓越认识,以及具体的治则和治法。 (3)人体...

http://zhongyibaodian.com/zs/25553.html

林枫1708-1870年_《中医词典》_中医综合书籍_【岐黄术】

...清代医家。字芾庭。福建候官闽侯人。父薛斋,素精岐黄。自幼习儒,旁及医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中举。后两次应试不第,遂专医业。晚年术益精,勤于著述。撰有《乐素堂医学汇参》简称《医学汇参》十卷,分释体、辨脉、释药、释方诸集。编次...

http://qihuangzhishu.com/191/934.htm

柘根酒——耳聋_【中医宝典】

...《普济方》 【配方】柘根三十斤,菖蒲五斗各用水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故铁三十斤烧赤水五斗浸三宿去铁澄清。 【制法】上合一石五斗,同米二石并,曲二斗,酿如常法,酒熟一月,封头开清,用磁石嗡铁者三斤,捣为末,纳酒中,浸三宿。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483.html

黑豆酒方——脚气_【中医宝典】

...《圣济总录》 【配方】黑豆二升。 【制法】上一味,以酒斗浸,密复瓶口,经三宿。 【主治】治脚气 弱,头目眩冒筋急。 【用法】随性饮,常令酒力相续。 说明:《普济方》方同上。 ...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361.html

壮族的医药发展2_【中医宝典】

...这里的“南方”不一定特指壮族地区,但应当包括壮族地区。对现存的壮医陶针的考证说明,其针型与《内经》中的九针之首chan最为相似,二者又与砭石最为相近。“九针”已是金属医疗工具,按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于石器时代与铜器时代之间,曾有段灿烂...

http://zhongyibaodian.com/zs/37199.html

疾病的分布_《流行病学》_中医内科书籍_【岐黄术】

...叫做疾病的人群现象。疾病的人群现象称为疾病的分布。疾病的分布distributionof disease是流行病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的“流行”和“不流行”经常受到致病因子、环境、人群特征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疾病的分布不是漫无规律的,它...

http://qihuangzhishu.com/948/6.htm

经脉-脏腑相关联系的规律及其机制的探讨_经络腧穴_【中医宝典】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人体内外表里。通过经络的联系,脏腑病变可反映到体表,出现特定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的一定经穴又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 经脉-脏腑相关联系的规律 何为经脉-脏腑相关 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沟通...

http://zhongyibaodian.com/zhenjiu-2/a15004.html

十二经筋_中医文化中医理论_【中医宝典】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

http://zhongyibaodian.com/wenhua/b35542.html

浸酒方——破伤风_【中医宝典】

...《圣济总录》 【配方】鸡屎白炒黄三升。 【制法】上一味,以生绢袋盛,入瓷瓶中,与酒六升,火煨浸半日,去滓。 【主治】治金疮中风发痉。 【用法】温服五合,日三夜,并取茛菪根,捣作饼子,当疮上安著,以炙上热彻黄水出,取差。 说明:“...

http://zhongyibaodian.com/zs/67337.html

共找到681,398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