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彥範。張柬之。崔元暐。並七百戶。神龍元年十二月二日敕。 姜皎。七百戶。先天二年七月十八日敕。 劉幽求。七百戶。先天二年八月十一日敕。 馬燧。七百戶。唐朝臣。五百五十戶。檢敕未獲。 安興貴。安修仁。唐儉。竇軌。屈突通。蕭瑀。封德彝。劉義節。各...
...景龍四年來請婚。以左衛大將軍楊矩為送金城公主使。後矩為鄯州都督。吐蕃厚賂之。因請河西九曲之地。以為公主湯沐之邑。矩遂奏與之。吐蕃既得九曲。其地肥良。又與唐境接近。自後復叛。楊矩懼。飲藥而死。 先天元年十月二十六日。吐蕃遣使來朝。 開元二年...
...王焘,约生于唐总章三年(670),卒于天宝十四年(755),(今陕西县)人,其曾祖父王珪为太宗朝宰相。祖父祟基,父茂时,王焘为次子,其兄光大,司勋郎中。焘有二子,长子遂,曾为大理寺卿,次子遘,曾为苏州刺史。 王焘幼年多病,年长喜好医术,其...
...班貞觀六年八月。唐臨為殿中侍御史。大夫韋待價責臨以朝列不整。臨曰。此亦小事。不足介意。請今日已後為之。明日。江夏王道宗。共大夫離立私談。臨趨進曰。王亂班。道宗曰。共大夫語。何至於是。臨曰。大夫亦亂班。韋失色而退。 顯慶四年。侍御史張由古知班...
...。及鄭。滑。滄。景。易。定。陳。許。晉。隰。蘇。襄。復。台。越。唐。隨。鄧。等州人戶。宜令本州厚加優卹。仍各以當處義倉斛斗。據所損多少。量事賑給訖。具數聞奏。其人戶中有漂溺致死者。仍委所在收瘞。其屋宇摧倒。亦委長吏量事勸課修葺。使得安存。 ...
...不得受陪門之財。李義府奏也。 太極元年。左司郎中唐紹上表曰。士庶親迎之禮。備諸六禮。所以承宗廟。事舅姑。當須昏以為期。詰朝謁見。往者下里庸鄙。時有障車。邀其酒食。以為戲樂。近日此風轉盛。上及王公。乃廣奏音樂。多集徒侶。遮擁道路。留滯淹時。邀...
...李时珍用了大约27年的时间才编写完成《本草纲目》,经过了三次改写,于万历六年(1578年)才最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李时珍参考了800多种书籍,多次去各地进行实地考察,采集样本,耗费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纲目》是以宋朝唐慎微的《...
...歷武德元年五月。太史令庾儉。丞傅奕上言。東都道士傅仁均。能為歷算。于是下詔。令仁均與儉等議造唐歷。是歲九月。歷成。仁均奏新術七事。其一曰。昔洛下閎以漢武太初元年。歲在丁丑。更歷起元。元在丁丑。今大唐以戊寅年受命。甲子日登極。所造之歷。即上...
...崔知悌,许州鄢陵(今河南鄢陵)人,约生于隋,大业十一年(615),座于唐垂拱元年(685),享年70岁,崔氏出身宦族,历任洛州(今河南)司马、度支郎中、户部员外郎,唐高宗时升殿中少监,后任中书侍郎,唐咸亨中(670~674)为尚书右丞。...
...後京兆常帶使。至建中元年停。大歷十四年九月。門下省奏。兩京請委御史臺。各定知驛使御史一人。往來句當。遂稱館驛使。謹按六典。及御史臺記。并雜注。即並不言臺中有館驛使。 貞觀十九年。太宗親征遼。發定州。皇太子奏。請飛驛遞表起居。又請遞敕垂報。並...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