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经病,目眩,口苦,耳聋,胸满,胁痛,寒热往来,呕吐,头汗,盗汗,舌滑,脉弦。此少阳经受病,宜用小柴胡汤和解之。仲景云∶少阳证,但见一二症即是,不必悉具。此经有三禁,吐、汗、下是也。然少阳有兼表、兼里者,务在随时变通,不得以三禁之说而...
...《是斋百一选方》和解汤治小儿四时感冒寒邪,壮热烦躁,鼻塞多涕,惊悸自汗,肢节疼痛,及麸未发者皆可服。翁主薄 之传,婺州医人方,甚奇!羌活 防风 川芎 人参(各一两) 干葛 川升麻(轻者) 甘草(微炙,各半两)上为粗末,每服三岁儿一钱,...
...直视,且间发潮热者,少阳也;精神昏愦、语不休者,阳明也;其脉弦而甚浮者,乃自少阳还太阳也,是以谓之三阳合病也。 《伤寒论》少阳篇所谓三阳合病,然《伤寒论》中所言者,是三阳合病之实证,而此症乃三阳合病之虚证,且为极虚之证。凡三阳合病以病已还表...
...化痰利湿之品,以顾脾胃。中州一和,则客邪自解矣。三解汤柴胡 麻黄(去节) 泽泻各三钱一日一作之疟,邪在卫;间日一作之疟,邪在营;三阴大疟,则邪在腑。皆由先受热、后受寒所致,故阴阳交争。《内经》之训,昭然如揭日月。后人纷纷聚讼,各出己见,反致...
...耳鸣的认识,传统多从脏腑、经络角度作解,“实则泻肝,虚则补肾”为主要治法。然临证所见,多数耳鸣绝非泻肝、补肾可以取效。本案中,冯世纶从辨六经、辨方证入手,五诊而愈,取得佳效。 对《伤寒论》第107条的解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见于《伤寒论·...
...治劳三禁,一禁燥烈,二禁伐气,三禁苦寒是也。盖虚劳之痰,由火逆而水泛,非二陈、平劳之气,由肺薄而气窒,非青、枳、香、蔻、苏子等所豁之气。乃至饮食所禁,亦同药饵。有因胃弱而用椒、胡、茴、桂之类者,其害等于二陈;有因烦渴而啖生冷鲜果之物者,...
...不死,到了属木的甲乙日,因木生火,病情虽不好转,但也不至于加重;到了属火的丙丁日,病情就会好转。日期与脾(胃)病的关系:“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这是由于戊为阳土,己为...
...∶黄连 人参 甘草 桂枝 干姜 半夏 大枣伤寒表不发热,而胸中有热,是其人未伤寒时素有蓄热也。热在胸中,必上形头面,故寒邪不得上干∶上焦实,必中气虚,故寒邪得从胁而入胃。《内经》云∶“中于胁则入少阳”,此类是已。凡邪在少阳,法当柴胡主治。此...
...有疾;中部法人,主膈以下至脐之有疾;下部法地,主脐下至足之有疾。部有三候,浮中沉也,总为九候( 括《十八难》篇文)。朱丹溪曰∶肺主气,其脉居右寸,脾胃、命门、三焦各以气为变化运用,故皆附焉。心主血,其脉居左寸,肝、胆、肾、膀胱,皆精血之遂道...
...”上发挥老庄的哲学,那必须先读庄子的《天下篇》和《让王篇》。且举历史上一个人物的行径来说明,也许比理论上的阐述,让大家体会得更深切。 清代的中兴名臣曾国藩,大家都知道,他是近代史上一位大政治家,不必多介绍他的身世功业了。后世的人,说他...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