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风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汁(三匙)服二帖。二月初二日 因食冷物昼寐,中焦停滞,腹不和,泄泻,与开太阳阖阳明法。桂枝(五钱) 茯苓块(五钱) 炮姜(钱半) 苍术(三钱) 半夏(三钱) 木香(钱半) 猪苓(三钱) 广陈皮(钱半) 泽泻(三钱) 藿香梗(三钱) 煨肉果(...

http://qihuangzhishu.com/659/15.htm

痘症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初二日 点出未透,仍宜解肌。照前方。初三日 险痘三天,来已出齐,但顶陷色暗,与活血提顶法,再色白皮薄,两太阴素虚之体,此痘如用羌活、防风,必致塌痒,进苦降必致泄泻。当归(二钱) 苦桔梗(一钱) 焦白芍(钱半) 银花(三钱) 白芷(二钱) 黄芩...

http://qihuangzhishu.com/659/30.htm

吴九宜先生早晨泄泻_《孙文垣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吴九宜先生,每早晨腹痛泄泻者半年,粪色青,腹膨 ,人皆认为脾肾泄也。为灸关元三十壮,服补脾肾之药皆不效。自亦知医,谓其尺寸俱无脉,惟两关沉滑,大以为忧,以人言泄久而六脉将绝也。予为诊之曰∶君无忧,此中焦食积痰泄也,积胶于中,故尺寸脉隐伏...

http://qihuangzhishu.com/668/37.htm

伏暑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周 十四岁 壬戌八月十六日 伏暑内发,新凉外加。脉右大左弦,身热如烙,无汗,胶痰,舌苔满黄,不宜再见泄泻。不渴,腹胀,少腹痛,是谓阴阳并病,两太阳互争,难治之症。拟先清上焦湿热,盖气化湿亦化也。杏仁泥(三钱) 银花(二钱) 白通草(一钱)...

http://qihuangzhishu.com/659/8.htm

中燥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吴 五十七岁 乙酉四月十九日 感受燥金之象,腹痛,泄泻,呕吐。现下泄泻虽止,而呕不能食,腹痛仍然,舌苔白滑,肉色刮白,宜急温之,兼与行太阴之湿。川椒炭(三钱) 茯苓(五钱) 陈皮(三钱) 高良姜(二钱) 苡仁(五钱) 公丁香(一钱)吴萸(...

http://qihuangzhishu.com/659/46.htm

太阴证泄泻(慢性肠炎)_《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刘××,女,26岁。北京某机关干部。【病史】从幼儿起,常年腹泻,已迁延二十余载,北京××医院诊断为慢性肠炎。经中西医长期治疗未愈。1978年8月初来诊,按太阴虚寒证泄泻论治,三诊病愈。【一诊】1978年8月1日。腹时痛,喜温喜按。下利稀薄...

http://qihuangzhishu.com/1036/31.htm

温脾涩肠_《章次公医案》中附子的应用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为久泻,多见肺脾肾同病,始发阴虚,继之阴损及阳演变为脾肾阳虚。患者瘦骨嶙嶙,除五更泄泻外,同时又见面色 白,形寒怯冷,手足不温等见证可辨。《章次公医案》俞女案原编者按:“又,‘劳者温之’,是中医治本之法。可见先生于俞案却说‘用温阳药能治标’...

http://qihuangzhishu.com/1050/12.htm

治病未必攻邪 养生何须论补——与张英栋先生商榷_医案心得_【中医宝典】

...有序。这就是中医治病的出发点,所谓“化不可待,时不可违。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因此,“养”与“和”才是中医治病的最高准则,“攻邪”也必须服从于这一准则。 张英栋否定了八纲辨证中的两纲——虚与实,提出了一个“虚实不足凭”的观点...

http://zhongyibaodian.com/yianxinde/79055.html

湿温_《吴鞠通医案》_中医医案书籍_【岐黄之术】

...阴舌苔也;呕吐泄泻,阴湿证也。虽发热汗出而解,乃湿中兼风,病名湿温,天下有如是之阴虚证乎?茯苓(四钱) 泽泻(四钱) 桂枝(三钱) 于术(三钱) 炒白芍(二钱) 生苡仁(五钱)半夏(五钱) 广皮炭(二钱) 生姜汁(三匙冲)初十日 痰饮兼风,...

http://qihuangzhishu.com/659/10.htm

张净宇发热腹痛泄泻呕吐_《孙文垣医案》在线阅读_【中医宝典】

...张净宇文学,发热腹疼,泄泻口渴,呕吐不止。时师有认寒者,有认热者,有认伤食者。予至诊之曰∶此时疫泻也。以二陈汤倍白术,加青蒿、葛根、酒芩、白芍药、猪苓、泽泻、滑石,一剂而安。...

http://zhongyibaodian.com/sunwenyuanyian/668-6-16.html

共找到51,306个结果,正在显示第9页: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赣ICP备1300600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