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对于胃癌早已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不但对胃癌的症状、预后作了精辟的论述,并且还提出了治疗方法。我国沿海一带发病率较高,尤以辽东半岛、胶东半岛的沿海省市,以及西北高原为多见。可能与饮食关系:偏嗜腌、咸、熏、煎食品及地理、化学物理因素(如芳香...
...症状外,主要依据X线和导光纤维胃镜活检确诊,特别是胃镜的广泛应用,可发现早期病例,阳性率达80-90%。早期胃癌在胃镜直视下可看到局部粘膜的色泽深浅的改变,或粘膜面的粗糙不光滑。进展期胃癌可看到病灶浸润的面积比较大,形成巨大肿块或不规则息肉样...
...胃癌合理的临床分期可以正确认识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恰当的治疗方案,预测患者的预后,故有重要的实用价值。1985年日本胃癌研究会提出新分类法,得到UICC的修改认同,1988年正式公布这一分期法。新的胃癌TNM分期法认为胃癌的临床及病理分期...
...胃癌一经确诊,手术治疗是第一位的。只要胃癌病人全身情况允许,而且没有广泛的远处转移,都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将癌肿切除。 当然,我们强调手术的重要意义,并不是否认其他的治疗方法。恰恰相反,为了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往往需要联合其他一些治疗...
...我国近年来也开始下降。此外,由于胃镜检查的普遍开展,使胃癌能得到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我国胃癌患者的预后也逐年改善。对付胃癌主要有三大武器:(1)避免致癌因素;(2)重视癌前疾病随访;(3)及时手术治疗。避免致癌因素,改变饮食习惯 胃是贮存和...
...人类胃黏膜可在正常或损伤条件下直接受到亚硝基化合物的攻击。 2.多环芳烃化合物 致癌物可污染食品或在加工过程中形成,如冰岛为胃癌高发国,居民多以渔业、牧业为生,有食用熏鱼、熏羊肉的习惯。分析熏鱼、熏羊肉的样品发现这些食品有大量致癌物质,包括3...
...为研究肠上皮化生(IM)及不典型增生(ATP)与胃癌的关系,作者分析证实了近10年的病理活检资料,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本组材料为我院1983年~1993年常规病理活检资料完整、内镜采取的胃粘膜组织及外科手术中胃大部切除标本...
...大洋网讯 香港大学医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有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NSAID),可使胃癌的发病率降低22%。 香港大学医学院内科学系副教授王振宇与其他科研人员获得的这项统计分析研究成果,已发表在3日美国出版...
...息肉;②腺瘤性息肉,后者可发展成腺癌。有学者检查339例切除的胃息肉,发现20.8%有向胃癌移行的症据。(四)残胃 由于胃部分切除术广泛施行,残胃癌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尤其是经Bi-IIrlthⅡ式手术方式者。胃切除后的残胃可发生癌变,但一般...
...其组织有再生趋向,有时形成息肉,有时发生癌变。长期随访追踪可发现萎缩性胃炎发生癌变者达10%左右。 全国胃癌综合考察的材料表明,胃癌高发区的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病例明显多於胃癌低发区。高发区慢性胃炎患者的空腹胃液分析提示,游离酸含量降低,pH...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