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异种肝移植还处于研究阶段,无论是一致性异种供肝还是相异性异种供肝,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体液排异反应问题。采用抗体清除、补体激活相关的炎性拮抗剂等各种治疗措施,以及用免疫抑制剂抑制细胞介导的排异反应,这些方法在理论上应该是可行的,但免疫...
...积累起来。此时,钠、钾、氮都处于平衡,尿量也正常。从以上所叙可见,病人于创伤后内分泌及代谢反应的每一阶段,是否得到适当的治疗和营养支持,对其预后及康复都有极大的影响。...
...可达85%以上,但有15%~30%的患者术后复发。肝移植指征包括:药物和内镜无法控制的黄疽持续加重、、反复发作细菌性胆管炎等,合并癌变者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35%。 药物治疗时因应根据病因学及病理改变,除给予广谱抗生素、保肝、利胆等药物外,...
...一、骨质疏松胆汁淤滞性肝病特别是原发性淤胆型肝硬化的病人,往往合并有肝性骨质疏松症、肝移植手术后大量和长期的皮质激素的应用,也会加重骨质疏松,术后3-6个月,骨质密度会明显下降,但术后1年以后,骨质密度可以逐渐恢复。骨质疏松可以导致非...
...对于准备行肝移植的病人来说,一般主张采用非手术方法来控制出血。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对活动性出血的曲张静脉和未出血的曲张静脉来说都是一种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法[13],是第一线治疗措施。经硬化剂治疗控制出血后,可以继续行硬化剂治疗,一般每周1次,...
...12%左右表现为继发于肝病的内分泌系统或血液系统症状,如青年女性闭经、男孩发育延迟和乳肤腺发育。对/病病人,有如下情况者应行肝移植治疗[16]:①肝硬化失代偿;②无法耐受药物治疗或药物治疗3个月无效;③发生暴发性肝功能衰竭。2.粮原贮积症Ⅳ型...
...据英国科研人员报道,一种新的免疫测定法可检测出肝移植患者体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突变体。 Samreen Ijaz博士及其同事指出,在HBsAg+并接受肝移植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的乙肝病毒表面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术后应用乙型肝炎...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原发性淤胆肝硬化病人,肝移植术后抗线粒体抗体转为阴性,但有90%的病人在术后1年内抗线粒体抗体会逐渐升高。由于病毒感染、排异反应,以及药物对肝脏的毒性损害在生化和组织学上均可表现出与原发性淤胆型肝硬化相同的特性,鉴别诊断...
...从而产生免疫抑制作用。 ◆作用机制 MZR对核酸代谢中的嘌呤合成具有抑制作用。MZR作为一种前药,进入细胞后,可在腺苷激酶的作用下磷酸化,形成活性物质MZR-5’-单磷酸化物(MZR-5’-P),可以竞争性地抑制IMP脱氢酶和GMP合成酶,使...
...感染伤口《外科学总论》 感染型食物中毒《预防医学》 感染可致免疫紊乱《免疫与健康》 感染性疾病《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感染和外伤病人的营养治疗原则《临床营养学》 感染性疾病《病理学》 感染对营养与代谢的影响《临床营养学》 感染性疾病《临床...
所有搜索结果仅供参考,如需解决具体问题请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